竹暗不通日,泉声落如雨。
春风自有期,桃李乱深坞。
竹暗不通日,泉声落如雨。
春风自有期,桃李乱深坞。
这首诗描绘了僧舍周围的自然环境,充满了宁静与和谐之美。
首句“竹暗不通日”,以“竹暗”形容竹林茂密,光线难以穿透,营造出一种幽静深邃的氛围。接着,“不通日”则进一步强调了竹林的浓密,使得阳光无法直接照射进来,给人以清凉与静谧之感。
第二句“泉声落如雨”,通过“泉声”与“落如雨”的比喻,生动地展现了泉水从高处落下时的声音,仿佛是雨水倾盆而下,既形象又富有动感。这种声音在静谧的环境中显得尤为悦耳,为整个场景增添了一抹生机与活力。
接下来的“春风自有期,桃李乱深坞”,将视角转向了春天的气息。春风如期而至,带来了温暖与生机,桃树和李树在深坞中竞相绽放,花朵纷繁,色彩斑斓,一片热闹景象。这里不仅描绘了春日的美丽景色,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循环。
整首诗通过对竹林、泉水、春风以及桃李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僧舍周围自然界的美好与和谐,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赞美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环境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与禅意的深远。
火云峥嵘水车鸣,行人畏热不敢宁。
萧然一马两园丁,缺月照我影伶俜。
荒鸡起早忽再唱,北斗低尽馀三星。
扁舟菱歌正袅袅,丛冢鬼火何荧荧。
迎人渐见镜湖白,回首已失秦山青。
道边野店得小憩,一杯浊酒倾残瓶。
登盘绝爱畦韭美,轑釜未厌溪鳞腥。
丈夫所要饱辛苦,文叔尚困芜蒌亭。
零落梅花不自由,断肠容易付东流。
与人又作经年别,问月应知此夜愁。
已是狂风卷平野,更禁横笛起危楼。
何时小雪山阴路,处处寻香系钓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