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别胡一斋同年还乡·其一》
《送别胡一斋同年还乡·其一》全文
明 / 陈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红杏春风丹桂秋,一天光彩两同游。

舞衣耀綵君深慰,瞻衮趋朝我独留。

载重殊恩江上舸,兴高归趁月边楼。

梦魂一路从君去,直到苍山建水头。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友人归乡的情景,充满了深情与感慨。首句“红杏春风丹桂秋”以红杏和丹桂象征着友人的才华与高尚品德,春风吹拂,秋色满园,寓意着友人即将踏上充满希望与收获的旅程。接着,“一天光彩两同游”表达了诗人与友人曾经共度的美好时光,以及对这段友谊的珍视。

“舞衣耀彩君深慰,瞻衮趋朝我独留”两句,通过友人华丽的舞衣和自己独自留在京城的对比,表达了对友人归乡的欣慰与对自己未能同行的遗憾。友人的舞衣在阳光下闪耀,象征着他的光彩夺目;而诗人则只能留在京城,无法与友人一同享受归乡的喜悦。

“载重殊恩江上舸,兴高归趁月边楼”描绘了友人乘船归乡的场景,江上的船只承载着友人对家乡的思念与期待,而“兴高归趁月边楼”则暗示友人在归途中心情愉悦,或许已提前想象着月下楼台的美景,预示着归家的喜悦与安宁。

最后,“梦魂一路从君去,直到苍山建水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与祝福,即使友人已经远行,但诗人的思念与祝福将伴随友人直到家乡的最深处。这句诗不仅体现了深厚的友情,也蕴含了对友人安全归家的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送别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友人归乡的喜悦与祝福,也有对不能同行的遗憾与不舍,是一首感人至深的送别之作。

作者介绍

陈繗
朝代:明

陈繗,琼山人。明孝宗弘治六年(一四九三年)进士,翰林院检讨。有《唾馀集》。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六八。陈繗诗,以民国二十四年海南书局印《海南丛书》第五集《唾馀集》为底本。
猜你喜欢

赠叶茂长楼居

楼居市隐昼长关,四望烟霞若可攀。

隔浦斜阳分绿树,卷帘疏雨半青山。

当筵不避弥衡俊,入径无惭蒋诩闲。

一亩儒宫徒壁立,床头龙剑壮红颜。

(0)

德安道中大风

风急已连朝,行行未解镳。

冲寒人语咽,涉险马嘶骄。

只怯春衣薄,何堪楚泽遥。

无须论傀儡,得酒且频浇。

(0)

思永斋

含经思永近比邻,题额称名实欲循。

枕葄礼园希复性,沉潜义府慎修身。

底须银烛怜过节,耐可华编娱早春。

德业进修宁二道,箕畴愿福万方民。

(0)

放鹤叠去岁避暑山庄放鹤亭韵

山园有笼鹤,山庄试衡校。

桎梏与之食,谅非心所好。

傍岩偶过之,弹舌声声叫。

其情似相诉,云彼则何乐。

是宜一例看,概放恣荡掉。

荡掉讵远去,山庄有明效。

遂尔食琼志,泯我衔珠报。

出笼畅嘹唳,已非适才调。

犹水之就下,言性孟赢告。

虞人慢愁罗,林丞免赋稻。

藉曰虑其饥,何如养其操。

(0)

李成小寒林图

飒沓疏林平远山,寒晖照映鬓眉间。

寥天酿雪风云作,客路侵冬车马閒。

宋画犹存唐代法,小题从识大家颜。

忆曾古北涂中值,阿那松边得句还。

(0)

金山用旧作游金山寺再叠苏轼韵

江无塞外与关中,宛转东流同入海。

归宿既同源岂殊,此何不可金山在。

亦峰耸秀亦坡陀,包山屋亦围临波。

层楼阿阁实逊彼,但取其意宁取多。

四十年前武丁楫,南戒北戒一舜日。

远怀南国锡北名,玉篆金题玺文赤。

是时新秋过望魄,冰轮迟上晚微黑。

须臾朗照大千明,坡翁奇想同堪惊。

英雄欺人索须识,江心火炬诚何物。

坡也而诚历塞山,应更奇想句警顽。

笑我哓哓词不已,如对江海而言水。

(0)
诗词分类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计东 赵汝愚 许虬 唐珏 许仲琳 刘球 刘胜 荆轲 陈韡 吴淑姬 郦炎 祝颢 朱厚熜 顾梦游 黄尊素 赵壹 李约 傅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