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金山用旧作游金山寺再叠苏轼韵》
《金山用旧作游金山寺再叠苏轼韵》全文
清 / 弘历   形式: 古风

江无塞外与关中,宛转东流同入海。

归宿既同源岂殊,此何不可金山在。

亦峰耸秀亦坡陀,包山屋亦围临波。

层楼阿阁实逊彼,但取其意宁取多。

四十年前武丁楫,南戒北戒一舜日。

远怀南国锡北名,玉篆金题玺文赤。

是时新秋过望魄,冰轮迟上晚微黑。

须臾朗照大千明,坡翁奇想同堪惊。

英雄欺人索须识,江心火炬诚何物。

坡也而诚历塞山,应更奇想句警顽。

笑我哓哓词不已,如对江海而言水。

(0)
鉴赏

这首诗以金山寺为背景,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首句“江无塞外与关中,宛转东流同入海”描绘了江水自西向东,穿越广阔地域,最终汇入大海的壮丽景象,隐喻人生道路虽各异,但终归于同一目标。接下来,“归宿既同源岂殊,此何不可金山在”表达了无论出身如何,最终目标一致的观点,寓意深远。

“亦峰耸秀亦坡陀,包山屋亦围临波”通过对比山峰的峻峭与平缓,以及山屋与水面的关系,展现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和谐共生之美。诗人进一步强调,虽然人工建筑无法完全超越自然之妙,但它们所承载的意义和情感价值同样重要。

“层楼阿阁实逊彼,但取其意宁取多”则表达了对金山寺建筑的赞美,认为其虽不及自然景观的雄伟,但其蕴含的文化意义和精神价值更为珍贵。这反映了诗人对人文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深刻理解。

后半部分“四十年前武丁楫,南戒北戒一舜日”引用历史典故,将金山寺的历史地位与古代帝王的治国理念相联系,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底蕴。接着,“远怀南国锡北名,玉篆金题玺文赤”描绘了金山寺在南北两地享有盛名的情景,体现了其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角色。

“是时新秋过望魄,冰轮迟上晚微黑”通过描写新秋时节月亮初升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而“须臾朗照大千明,坡翁奇想同堪惊”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以及对苏轼奇思妙想的共鸣。

“英雄欺人索须识,江心火炬诚何物”这一句通过类比英雄与自然现象,探讨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暗示了人类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探索。最后,“坡也而诚历塞山,应更奇想句警顽”表达了对苏轼作品的敬仰,并鼓励自己要像苏轼一样,勇于创新,激发灵感。

“笑我哓哓词不已,如对江海而言水”则以自嘲的方式结束,表达了诗人对于创作过程的反思,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无限向往。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也体现了其对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以及对文学艺术的独到见解。

作者介绍
弘历

弘历
朝代:清

猜你喜欢

山居漫兴四首·其四

疏池不凿暗通溪,径路萧萧乱草萋。

驱石驾虹君莫问,任它金谷与铜鞮。

(0)

山居漫兴四首·其二

松阴坐久自生凉,桐叶初飘秋兴长。

但觉微吟惊地籁,何如挥汗度羊肠。

(0)

秋日漫游名山得友人曾中丞赵少宰书自南北至四首·其一

故人天上双鸿至,野客山中一鹤随。

读罢封书鸿不见,素心惟有鹤先知。

(0)

余在梧时尝赠刘生诗箑一执既别去八年闻其箑尚在兹有复持扇至为生请书者因走笔寄此二首·其二

草玄作赋三朝事,流水高山万古心。

最喜侯生能问字,何妨钟子独知音。

(0)

送劳掌教之任连州四首·其三

探奇乘兴望沧溟,时向东山万古亭。

此去登临谁最胜,联翩白鹤倚秋汀。

(0)

李山人春日别予郊居以诗画寄予作此答之

曾陪仙客醉辞林,此日南来泛海心。

徙鳄溪头频倚剑,眠牛陇上忆还金。

青宵过我卿云合,长啸出门春草深。

怅别诗成浑是画,况堪画里见骚吟。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诗人
韦庄 皇甫冉 丘浚 程嘉燧 陈三立 薛能 张继先 钱谦益 邓肃 黄滔 鲍照 杨载 薛时雨 姚勉 赵嘏 袁宗道 段成己 朱元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