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池不凿暗通溪,径路萧萧乱草萋。
驱石驾虹君莫问,任它金谷与铜鞮。
疏池不凿暗通溪,径路萧萧乱草萋。
驱石驾虹君莫问,任它金谷与铜鞮。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逸生活的静谧画面。首句“疏池不凿暗通溪”,以“疏池”与“暗通溪”的对比,营造出一种自然和谐、幽深静谧的氛围。池水虽未刻意开凿,却与溪流暗中相通,象征着自然界的巧妙联系和生命的循环不息。
接着,“径路萧萧乱草萋”一句,通过“萧萧”和“萋萋”两个词,生动地描绘了小径两旁杂草丛生、生机勃勃的景象,既展现了山居环境的原始野趣,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驱石驾虹君莫问,任它金谷与铜鞮”两句,运用了“驱石驾虹”的典故,意在表达诗人对现实世界的超脱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这里的“虹”不仅指自然现象中的彩虹,更象征着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诗人似乎在说,不必追问如何实现这一理想,只需顺其自然,让心灵自由飞翔,就如同任由金谷(泛指繁华之地)与铜鞮(泛指世俗的束缚)随风而去,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居环境的细腻描绘和对理想生活的诗意憧憬,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谐、超凡脱俗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文化倾向。
闲步秋光思杳然,荷藜因共过林烟。
期收野药寻幽路,欲采溪菱上小船。
云吐晚阴藏霁岫,柳含馀霭咽残蝉。
倒尊尽日忘归处,山磬数声敲暝天。
东岸菊丛西岸柳,柳阴烟合菊花开。
一条秋水琉璃色,阔狭才容小舫回。
除却悠悠白少傅,何人解入此中来。
孟夏百物滋,动植一时好。
麋鹿乐深林,虫蛇喜丰草。
翔禽爱密叶,游鳞悦新藻。
天和遗漏处,而我独枯槁。
一身在天末,骨肉皆远道。
旧国无来人,寇戎尘浩浩。
沈忧竟何益,祗自劳怀抱。
不如放身心,冥然任天造。
浔阳多美酒,可使杯不燥。
湓鱼贱如泥,烹炙无昏早。
朝饭山下寺,暮醉湖中岛。
何必归故乡,兹焉可终老。
时泰岁丰无事日,功成名遂自由身。
前头更有忘忧日,向上应无快活人。
自去年来多事故,从今日去少交亲。
宜须数数谋欢会,好作开成第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