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曾写雾出楹楣,每喜非烟蔚砌墀。
设问高轩存所乐,飞来飞去要宜时。
何曾写雾出楹楣,每喜非烟蔚砌墀。
设问高轩存所乐,飞来飞去要宜时。
这首诗描绘了飞云轩的景象与氛围,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空间布局的巧妙构思。
首句“何曾写雾出楹楣”,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雾气弥漫、笼罩轩宇的景象的赞叹,暗示了飞云轩在雾中若隐若现的神秘美感。这里的“楹楣”指的是轩宇的柱子和横梁,通过“写雾”这一动词,生动地展现了雾气与建筑空间的和谐交融。
次句“每喜非烟蔚砌墀”,进一步描述了飞云轩周围的环境,用“非烟蔚”来形容晨曦或薄雾中的景象,既突出了环境的清新与宁静,也暗示了飞云轩在这样的环境中显得格外引人入胜。这里,“砌墀”指的是台阶,通过“蔚”字,形象地描绘了雾气或晨光在台阶上弥漫的情景。
后两句“设问高轩存所乐,飞来飞去要宜时”,则转向对飞云轩功能与设计的思考。诗人以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高雅轩宇中人们追求的精神愉悦的肯定,同时也强调了空间设计应与时间、情境相适应的原则。这里的“飞来飞去”不仅描绘了云雾或鸟儿在轩宇周围自由飞翔的场景,也暗喻了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的生活状态。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飞云轩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空间设计美学的深刻理解。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修辞手法,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亲近自然的美好意境。
不敢唾汴水,汴水入东海。
污泥龙王宫,恐获不敬罪。
不敢蹋汴堤,汴堤连秦宫。
蹋尽天子土,馈餫无由通。
此言虽太阔,且是臣心肠。
野风结阴兵,千里鸣刀枪。
海月护羁魄,到晓点孤光。
上不事天子,下不识侯王。
夜半睡独觉,爽气盈心堂。
颜子甚年少,孔圣同行藏。
我年过颜子,敢道不自强。
船人虽奴兵,亦有意智长。
问我何所得,乐色填清扬。
我报果有为,孔经在衣裳。
不立晋祠三十年,白头重到一凄然。
泉声自昔锵寒玉,草色虽秋耀翠钿。
少壮同游宁有数,尊荣再会便无缘。
相思临水下双泪,寄入并汾向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