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韶石舟中·其六》
《韶石舟中·其六》全文
明 / 释今无   形式: 五言律诗

别俗敦高尚,和光贵大乘。

自来同嚼蜡,今更欲餐冰。

白发徒兼鬓,黄金不作绳。

孤舟迎浪上,此处若为平。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韶石舟中的独特心境与感受。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与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的超越与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首句“别俗敦高尚,和光贵大乘”点明了诗人的精神追求,他渴望脱离尘世的束缚,追求高洁的精神境界,同时又以包容万物的心态,尊崇佛法的大智慧。这种对高尚品德与佛学智慧的向往,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志趣。

接着,“自来同嚼蜡,今更欲餐冰”两句,通过比喻的手法,将过去的生活比作枯燥无味的嚼蜡,而现在则渴望如饮甘露般品尝清凉的冰雪,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新生活、新体验的渴望与追求。这里不仅体现了对物质生活的超越,更深层次地反映了对精神满足与心灵愉悦的向往。

“白发徒兼鬓,黄金不作绳”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诗人感叹岁月流逝,白发苍苍,但内心的追求与精神的富足却不能用外在的物质财富来衡量。这不仅是对个人生命的感慨,也是对社会价值取向的一种反思,强调了精神追求的重要性,而非物质的堆砌。

最后,“孤舟迎浪上,此处若为平”描绘了一幅孤舟在波涛中前行的画面,象征着诗人在追求精神高度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孤独。然而,即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依然保持着内心的平静与坚定,仿佛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归宿。这既是对个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也是对人生旅途上不断探索与坚持的赞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内心世界与精神追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与内在平和的崇高理想。它不仅是一次心灵的自我对话,也是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释今无
朝代:明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即景·其二

乱山带乔木,斜日望中碧。

白云忽傍人,马首岚光滴。

(0)

闻江阴解围喜而独酌烂醉

好音慰我静风尘,漫喜呼儿笑语新。

夏武有诗歌盛代,江山无恙着高人。

短蓑月下形应古,白酒床头计未贫。

安得尽闻烽火息,一瓢长醉太平春。

(0)

失鹤六首·其四

只在秋江上,高飞竟不还。

君应怜远汉,吾岂恋区寰。

云冷难成梦,月明疑扣关。

此时还忆汝,何处访蓬山。

(0)

赠钝翁

丰狐自胥疏,每为腋所误。

翡翠巢南林,亦以文见捕。

世人玩葩藻,投老终莫悟。

夫子抱清浮,以钝守中素。

还能远嚣声,朅来随烟雾。

予亦畏垒民,从子返初步。

(0)

班媫妤

纨扇歌初歇,开帘草又新。

如何双燕子,占断六宫春。

(0)

秋日怀李郎中及边熊二君子五首·其四

每忆边庭实,才清官更閒。

斋心禋祀里,覃思艺林间。

名致诸公早,诗卑大历还。

曹刘尘未远,任尔好跻攀。

(0)
诗词分类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诗人
刘知几 江标 章纶 柴中行 薛式 戴名世 周锡渭 许圉师 陆诜 冯澥 徐琰 顾可久 苏伯玉妻 邯郸淳 苏蕙 陈璧 缪彤 宇文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