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来无事干怀抱,竹榻高眠石枕斜。
梦里不知谁是我,觉来新月到梅花。
老来无事干怀抱,竹榻高眠石枕斜。
梦里不知谁是我,觉来新月到梅花。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诗人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与内心世界。通过“老来无事干怀抱”,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岁月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竹榻高眠石枕斜,生动展现了诗人闲适自在的生活场景,竹榻与石枕的自然材质,更添一份与世无争的淡泊之感。
“梦里不知谁是我”一句,巧妙地运用梦境作为媒介,表达了诗人对自我身份的反思与追问。在梦中,他或许忘记了现实与虚构的界限,迷失于自我认知的探索之中。这种不确定性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神秘色彩,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与深邃。
“觉来新月到梅花”则以清新明快的景象收尾,新月与梅花的意象相映成趣,既象征着诗人从梦境回归现实时的宁静与美好,又寓意着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赞美。梅花在月光下的静谧之美,仿佛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映射,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晚年生活的闲适与宁静,以及对自我、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元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时常展画图,今喜到仙都。
尽得烟霞景,方知手笔粗。
擎天成一柱,镇地出三吴。
苔片封车辙,莲香泛鼎湖。
占风来海国,迎日上云衢。
似笋千寻直,如蓝四面铺。
秀能通造化,高岂碍抟扶。
雷雨生岩窦,星辰绕药炉。
金华惭叱石,玉女望投壶。
观古坛尤在,碑荒字半无。
未曾迷阮肇,何倦醉麻姑。
尘外标名异,空中立影孤。
笑秦铭泰岳,嫌舜葬苍梧。
夏月风长满,秋霜草不枯。
步虚吟羽客,滴翠湿樵夫。
独称瀛洲侣,吟看典郡符。
解酲贡浪语,欲困且长谣。
古篆生春霭,新汤响夜潮。
喜寻搜句伴,怕有看灯招。
背却笙歌闹,鸣琴慰寂寥。
太空生两仪,群有函一气。
飞走动植中,往往有常类。
凡与常类殊,疑类复疑异。
缙云开国公,来摄飞挽事。
乘闲携家人,纵步至台治。
三杯晚酣风,一笑春盎地。
夜阑堂左楹,蒸出芝茁蒂。
人不惯见芝,疑信初异议。
诏除九天来,邮传三日至。
笑开芝函看,默与芝事契。
始摄今即真,虽疑亦云瑞。
那知瑞在人,小物未为贵。
我公胸次宽,始与天地似。
所临和气俱,万汇一一遂。
江湖淮浙闽,两稻多不穟。
广东十四州,乐国逢稔岁。
䆉稏万里黄,厥瑞吾骇视。
煌煌楹上芝,兹特瑞之细。
贻书彭元忠,好作瑞芝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