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方重阁乱山前,喷雪跳珠日夜泉。
暂借小楼听雨睡,更携官焙与僧煎。
上方重阁乱山前,喷雪跳珠日夜泉。
暂借小楼听雨睡,更携官焙与僧煎。
这首诗描绘了楼居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和生活情趣。首句“上方重阁乱山前”,以“上方”点明位置,暗示高处的视野开阔,接着“重阁”二字,既显出建筑的层次感,又增添了空间的立体感。而“乱山前”则通过“乱”字,生动地展现了群山错落、姿态各异的景象,营造了一种自然野趣的氛围。
次句“喷雪跳珠日夜泉”,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喷雪”形容泉水从高处落下时如雪花般飞溅,而“跳珠”则描绘了水珠在空中跳跃的情景,两者结合,不仅展现了泉水的动态美,也赋予了画面以动感和活力。同时,“日夜泉”强调了泉水的恒久不息,象征着自然界的永恒循环。
后两句“暂借小楼听雨睡,更携官焙与僧煎”,则转入了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诗人选择在雨天借宿小楼,享受听雨入眠的宁静与舒适,这既是对自然之美的直接体验,也是对内心平静生活的追求。而“官焙”和“僧煎”则分别指代了官府提供的茶具和僧侣烹煮的茶,体现了诗人在不同社会角色下的生活情趣和精神寄托。通过这些细节,诗人表达了对简单、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以及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审美追求。
自古皆有死,岂惟直如弦。
鲁公既中夭,狂寇不独延。
兹寺数经乱,丛林废为烟。
若人昔所居,故老广其传。
直气触白日,沈忧凌青天。
悠悠穹壤间,肯与蛛蚁捐。
事往理冥漠,悲来涕潺湲。
作诗识其处,尚想音容全。
不知真宰是谁专,生得韶光此树偏。
吟笔偶遗工部意,赋词今识翰林权。
风翻翠幕晨香入,霞照危墙夕影连。
移植上园如得地,芳名应在紫薇先。
春意阴阴百五天,小池萧索会僚贤。
孤芳映水花终淡,劲竹凌轩节自全。
一阵森严林势合,万鱼跳落雨痕圆。
当筵暂弭忧边虑,且伏诗魔驾酒船。
西北连忧寄责深,十年回首失光阴。
丹心报国期输尽,白日当天荷照临。
赐钺何劳诚腼面,捍边虽久即甘心。
孤根只有衰危甚,不得终身被傅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