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皆有死,岂惟直如弦。
鲁公既中夭,狂寇不独延。
兹寺数经乱,丛林废为烟。
若人昔所居,故老广其传。
直气触白日,沈忧凌青天。
悠悠穹壤间,肯与蛛蚁捐。
事往理冥漠,悲来涕潺湲。
作诗识其处,尚想音容全。
自古皆有死,岂惟直如弦。
鲁公既中夭,狂寇不独延。
兹寺数经乱,丛林废为烟。
若人昔所居,故老广其传。
直气触白日,沈忧凌青天。
悠悠穹壤间,肯与蛛蚁捐。
事往理冥漠,悲来涕潺湲。
作诗识其处,尚想音容全。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敞所作的《开元寺》。诗中充满了对历史变迁和人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逝去美好事物的怀念。
首先,“自古皆有死,岂惟直如弦。”这两句开篇即道出了人生的普遍规律——死亡,无论是正直的人还是弯曲的人,都无法逃脱这一自然法则。接着,“鲁公既中夭,狂寇不独延。”这里提到鲁公早逝,而狂乱的敌人并未因此停止,暗示了历史上的许多悲剧,无论英雄还是恶徒,都无法改变历史的进程。
“兹寺数经乱,丛林废为烟。”描述了寺庙在战乱中的命运,经历了多次破坏,曾经茂盛的丛林如今只剩下一片荒凉。这不仅是对物质世界的描绘,也隐喻了精神家园的失落。“若人昔所居,故老广其传。”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即使岁月流逝,人们仍然会记住那些曾经在这里生活过的人物。
接下来,“直气触白日,沈忧凌青天。”形容人物的正直和深沉的忧愁,如同触及太阳的勇气和超越云霄的忧虑。这种情感的强烈对比,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深刻。“悠悠穹壤间,肯与蛛蚁捐。”则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即便是在广阔的世界中,也不愿像蜘蛛和蚂蚁一样轻易放弃。
最后,“事往理冥漠,悲来涕潺湲。”指出历史的往事已成过去,道理变得模糊不清,当悲伤来临,泪水如溪流般不断流淌。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历史和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生、自然的深刻洞察和感慨,读来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