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驴不蹋丰丘尘,华山归卧云台云。
曲肱枕石且适意,世事耳边殊不闻。
建隆天子小天下,自起潜行风雪夜。
经济元臣不敢眠,夜夜衣冠待车驾。
南征北伐事纷纭,猛将四出貔貅军。
尽取荆吴并蜀广,床头鼾睡只容君。
蹇驴不蹋丰丘尘,华山归卧云台云。
曲肱枕石且适意,世事耳边殊不闻。
建隆天子小天下,自起潜行风雪夜。
经济元臣不敢眠,夜夜衣冠待车驾。
南征北伐事纷纭,猛将四出貔貅军。
尽取荆吴并蜀广,床头鼾睡只容君。
此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华山云台之上悠闲自得的生活情景。首句“蹇驴不蹋丰丘尘”,以“蹇驴”象征隐士远离尘嚣,不愿涉足世俗的纷扰,形象地表达了其超脱凡俗的心境。接着,“华山归卧云台云”,进一步强调了隐士选择在华山云台这一仙境般的地点安身,追求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
“曲肱枕石且适意,世事耳边殊不闻”,这两句通过描述隐士以弯曲的手臂作为枕头,躺在石头上享受自然之乐,同时暗示他对外界世事的淡漠态度,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哲学。这种生活态度在现代社会中尤为珍贵,提醒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后半部分转而描绘了历史上的帝王与功臣的故事。“建隆天子小天下,自起潜行风雪夜”,这里借指宋太祖赵匡胤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秘密行动,建立大宋王朝的传奇故事,同时也暗喻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兴盛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经济元臣不敢眠,夜夜衣冠待车驾”,这句话赞扬了那些为国家治理鞠躬尽瘁的元老重臣,他们日夜操劳,时刻准备迎接君主的召见,体现了古代官僚体系中对国家忠诚与勤勉的精神。
最后,“南征北伐事纷纭,猛将四出貔貅军。尽取荆吴并蜀广,床头鼾睡只容君”,这几句描绘了战争的激烈与频繁,以及将领们为了国家利益英勇作战的情景。然而,在隐士眼中,这一切似乎都与自己无关,他只在床头鼾睡,享受着自己的宁静与自由,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不为外界纷扰所动的心态。
整首诗通过对比隐士与帝王、功臣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不同人生观与价值观的碰撞与融合,既赞美了隐逸生活的自在与超脱,也颂扬了为国效力的忠诚与牺牲精神,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刬地香尘,称东风驰骤,红袖翩跹。
和裙自穿玉镫,忙似秋千。
画桥高处,约金鞍、递出香肩。
轻笑语,风流欲逞,窥人佯坠丝鞭。
透额罗松宝髻,似明妃画里,卸却貂蝉。
追随暖香暗度,一缕轻烟。
朱门日暮,料葳蕤、重锁婵娟。
且共向,春光骀宕,挥缰莫惜遗钿。
六桥如画,看地雄两浙,人骄三楚。
谁隔荷花,听水调、兰棹采莲船去。
鹤舞盘云,虹消歇雨,一缕南山雾。
冷香凝绿,嫩凉生满庭宇。
犹记醉客吹箫,自苏郎去后,别情无数。
明月天坛尘世远,青鸟替人传语。
玉解连环,书裁折叠,没放相思处。
裴公亭上,诗来还是怀古。
兴废荣枯,终不改、江山千古。
笑当日、龙争虎战,一丸淮土。
世乱分屯维重镇,国亡守死无降旅。
到如今、贡赋甲东南,输天府。鸿与燕,千帆度。
蝇与蚋,千家聚。有豪雄杜保,风流张绪。
白发宁忘挥麈兴,青楼不是留琴处。
待明朝、来问孝廉船,乘风去。
笑风流、少年杜牧,如今双鬓成雪。
来寻豆蔻梢头梦,二十四桥明月。人事别。
把故国、兴亡欲问无人说。淮云万叠。
但雨外疏钟,烟中断角,到晓共鸣咽。
芜城外,几树西风落叶。消磨多少豪杰。
平山堂上朝中措,千载妙音几绝。歌一阕。
怪水部、梅花怪我心如铁。才情未竭。
待跨鹤重来,缠腰半解,一奏玉笙彻。
又清明寒食,淡孤馆、郁无憀。
正杜宇催春,桐花送冷,门巷萧条。
芳洲老仙来下,粲黄冠翠?佩琼瑶。
两客清谈未了,三更风雨潇潇。青云妙士早相招。
同泛浙江潮。看眼阅青徐,气横燕赵,天路逍遥。
明年此时何处,定软红道上玉骢骄。
万里江南归梦,青灯还忆今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