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林十一归山》
《送林十一归山》全文
明 / 林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青门长笛起愁声,沧海离杯感故情。

宾馆芰荷清夜语,乡山砧杵暮秋行。

浮云北去无踪迹,旅雁南归有弟兄。

莫叹蹉跎向年少,古人白首尚躬耕。

(0)
鉴赏

这首诗《送林十一归山》由明代诗人林鸿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自然景象的融合,展现了送别友人回归山林时的复杂心情。

首联“青门长笛起愁声,沧海离杯感故情”,以“青门”点出送别的地点,“长笛”与“愁声”相呼应,营造出离别时的哀伤氛围。而“沧海离杯”则借用了“沧海一粟”的典故,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感慨和不舍之情。

颔联“宾馆芰荷清夜语,乡山砧杵暮秋行”,转而描写送别场景中的细节。在宾馆内,芰荷映衬下的夜晚,友人之间的对话显得格外清幽。而“乡山砧杵暮秋行”则描绘了友人离开后,沿着乡间小路,踏着秋日黄昏的节奏前行的画面,充满了淡淡的忧伤和对未来的期待。

颈联“浮云北去无踪迹,旅雁南归有弟兄”,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友人的离去比作浮云飘散,虽无痕迹可寻,但又以“旅雁南归”来暗示友人虽远行,却并非孤单一人,还有兄弟相伴,给予了一丝安慰和希望。

尾联“莫叹蹉跎向年少,古人白首尚躬耕”,是对友人的劝慰之辞,鼓励友人不必因年轻时光的流逝而叹息,历史上有许多人即使到了老年,依然能坚持耕作,追求自己的理想。这既是对友人的勉励,也是诗人对自身乃至对所有人的期许。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离别的哀愁,也有对未来的憧憬,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对生活的独到见解。

作者介绍

林鸿
朝代:明

林鸿,明洪武十六年(1383)前后在世。字子羽,福建福清县城宏(横)街人。洪武初年,以《龙池春晓》和《孤雁》两诗得到明太祖赏识,荐授将乐训导,洪武七年(1374年)拜礼部精膳司员外郎。年未四十自免归。善作诗,诗法盛唐,为“闽中十才子”之首。诗法盛唐,书临晋帖,殆逼真矣,惜惟得其貌。《福清县志·人物志》记载:“……先朝遗老如吴海、陈亮辈皆极推许。
猜你喜欢

次韵谢蜀王六首·其四

德尊待士真忘势,位下忧民每悔狂。

明日岷峨应渐远,莫云回首看青苍。

(0)

病中除夕·其三

里巷占新岁,皆云胜旧年。

几回新岁过,万事只如前。

(0)

次韵赠方员岩山人

到处清泉可洗心,禅机一指用功深。

任教东住复西住,不改乡音与梵音。

见客喜为青眼顾,能诗懒效白头吟。

近来识面峨眉上,萝月松云得共寻。

(0)

道中遇卢先生

先生独无虑,作客竟忘归。

谩把诗书阅,宁知世事非。

秋风吹落雁,江树隐斜晖。

少立桥边路,相思恨久违。

(0)

次韵奉寄好义·其四

混俗非真隐,深居学避嚣。

看云山映竹,坐石水通潮。

道胜贫何病,神完趣独超。

遗经对千古,意颇似闻韶。

(0)

渡淮后寄宗文先辈及诸士友

长淮风颠浪雷吼,争渡千人喧渡口。

蹇驴破帽众所轻,行李甘心落人后。

临淮先生交义深,视我重比双南金。

席前弟子总英俊,相携拥饯淮之阴。

就中孙玘艺且勇,奋袖登舟气增重。

扶颠禦侮况有人,病身幸免波涛恐。

挂帆长啸烟雾开,主人谢客缘城回。

孙也追随不惮险,艰危可仗真奇才。

世俗结交看势利,有势相依无即弃。

贱贫如我岂足怜,脱落凡情见真意。

贤豪邂逅何所无,排难多由奇丈夫。

古人事业望公等,欲辅国步须捐躯。

(0)
诗词分类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诗人
端木国瑚 朱服 薛稷 孔融 文益 李存勖 程晋芳 赵惇 江天一 应玚 杨士琦 司马槱 孟云卿 邓牧 叶清臣 廉希宪 杜仁杰 张子容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