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惟孤枕,吾生尚转蓬。
共谁堪夜雨,何意更秋风。
已是霖铃苦,何当刻漏终。
又闻翻溟滓,不是滴梧桐。
衰壑鸣蛩外,寒灯落叶中。
忽明天似水,万里附冥鸿。
世事惟孤枕,吾生尚转蓬。
共谁堪夜雨,何意更秋风。
已是霖铃苦,何当刻漏终。
又闻翻溟滓,不是滴梧桐。
衰壑鸣蛩外,寒灯落叶中。
忽明天似水,万里附冥鸿。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秋夜雨声与凉风的孤独与感慨。首联“世事惟孤枕,吾生尚转蓬”以孤枕和随风飘荡的蓬草比喻人生的漂泊无定,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孤独感。颔联“共谁堪夜雨,何意更秋风”则进一步深化这种孤独,提出在这样的夜晚,又有谁能相伴?为何又要经历这秋风的侵袭?
颈联“已是霖铃苦,何当刻漏终”将霖铃(即风雨声)的凄苦与时间的流逝相联系,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哀愁。尾联“又闻翻溟滓,不是滴梧桐”则通过想象大海翻腾的景象,与滴落在梧桐叶上的雨滴形成对比,暗示了内心的波澜与外界的平静。
尾联“忽明天似水,万里附冥鸿”描绘了一幅夜空如水、大雁南飞的画面,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由与远方的向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面对秋夜雨景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孤独与苦痛的深刻体验,也有对自由与希望的执着追求。
祷雨文昌,只全靠、心香一瓣。
才信宿,沛然膏泽,来从方寸。
早稻含风香旖旎,晚秧饱水青葱茜。
问螺江、恰见线来流,今平岸。君作事,看天面。
天有眼,从君愿。信瑞莲芝草,几曾虚献。
此雨千金无买处,丰年饱吃君侯饭。
管酿成、春酒上公堂,人人献。
舍人固多奇,奉璧登章台。
君王击缶罢,将军负荆来。
长卿束发时,亦复悦名字。
一从临邛游,心迹了不似。
茂陵未得仕,要是才足依。
高堂援哀琴,月出载妇归。
文君入成都,乃复愧四壁。
晚见负弩来,良悔抱颈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