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雪晓山寒,棱棱赵氏子。
抱琴入长安,一鼓清尘耳。
冯门称高足,拟畅六经旨。
刚肠有父风,萎薾不啻耻。
以是范厥躬,刑室亦以是。
忽忽去修文,何媛继而死。
觅死再且三,竟死芳逾芷。
死此百年身,不死者万祀。
我读烈妇传,涕泪不能止。
世态颓波流,赖兹为柱砥。
皓雪晓山寒,棱棱赵氏子。
抱琴入长安,一鼓清尘耳。
冯门称高足,拟畅六经旨。
刚肠有父风,萎薾不啻耻。
以是范厥躬,刑室亦以是。
忽忽去修文,何媛继而死。
觅死再且三,竟死芳逾芷。
死此百年身,不死者万祀。
我读烈妇传,涕泪不能止。
世态颓波流,赖兹为柱砥。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曹于汴所作,名为《挽赵公子并何烈妇》。诗中描绘了对赵公子和其妻何烈妇的哀悼之情,以及对他们的高尚品德的赞美。
首句“皓雪晓山寒”描绘了一幅清晨雪景中的山峦景象,既渲染了凄凉的氛围,也预示着后文哀悼的主题。接着,“棱棱赵氏子”点出赵公子的姓氏与性格特点,棱棱二字暗示其性格刚直不阿。
“抱琴入长安,一鼓清尘耳”两句,通过赵公子携带琴进入长安这一行为,象征其志向高远,追求清正之气的决心。这里“清尘耳”可能暗指清除社会上的污浊风气,表达了诗人对其理想主义的敬佩。
“冯门称高足,拟畅六经旨”提到赵公子在学术上深受尊敬,意欲弘扬儒家经典的精神。这反映了其不仅在道德品质上,也在学问上有着卓越的成就。
“刚肠有父风,萎薾不啻耻”赞扬赵公子继承了父亲的刚毅品格,即使面对困难也不以为耻,体现了其坚韧不拔的意志。
“以是范厥躬,刑室亦以是”表明赵公子的行为准则,无论是日常还是在刑罚的环境中,都坚守着自己的原则。
“忽忽去修文,何媛继而死”描述了赵公子去世后,其妻子何烈妇也追随而去的情景,表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觅死再且三,竟死芳逾芷”进一步强调了何烈妇为了追随丈夫不惜牺牲生命的决心,其精神之高尚超越了普通的芳草。
“死此百年身,不死者万祀”表达了对赵公子和何烈妇虽生命短暂却留下永恒精神的感慨。
最后,“我读烈妇传,涕泪不能止”直接抒发了诗人读到这对夫妇的故事时的感动之情,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赵公子和何烈妇事迹的叙述,展现了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反思,以及对这种精神价值的深切怀念。
数亩葡萄林,浓条青若若。
垂藤如幡幢,布叶如帷幕。
交蔓为宝网,缀实成璎珞。
蜩蝉递代响,清越钧天乐。
寒泉绕膝流,坐久怯衣薄。
霞外四五朋,一笑破缠缴。
依岸排绳床,科头兼赤脚。
语或禅或玄,杂之以诙谑。
露葵带雨烹,云芽拣水瀹。
石砌滴琤琤,铜铛鸣霍霍。
拇阵分两曹,夺爪如相搏。
百罚嫌觥小,取钵代杯杓。
锦江气豪宕,新都质文弱。
其馀尽楚人,赋性俱脱略。
乡语虽粗丑,动麈珠错落。
三伏此中消,万卷束高阁。
烟势分层岫,寒稍泻绿泷。
鸾毸拔地洗,龙羽扑天降。
雨押钗头重,飙回个字双。
随根来北舍,递影入西窗。
翳日巢幽鸟,敲风吠小庬。
檐头悬渭水,屏里绘湘江。
曲路通斜阁,交枝覆断矼。
微霜天女粉,幽语梵仙腔。
椽笛知遗族,渔竿识旧桩。
染成云泛泛,匝以碧淙淙。
自起掺三弄,时来倒一缸。
主人那得比,唯有鹿门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