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山植真树,当春亦向荣。
何必分宾主,都来强与名。
假山植真树,当春亦向荣。
何必分宾主,都来强与名。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弘历所作的《纳翠轩口号》。诗中以假山与真树为喻,探讨了自然与人工、宾主、名实之间的关系。
“假山植真树,当春亦向荣。” 开篇即以假山上的真树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春天到来时,即便是人造的环境也能展现出自然的生命力。这里通过对比,强调了自然生命力的顽强和普遍性,并暗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能性。
“何必分宾主,都来强与名。” 后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主题,提出疑问:为什么一定要区分主次、宾主?为什么非得给事物贴上标签、赋予名字?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思考,也是对社会现象的一种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简化复杂关系、追求本质的渴望。通过否定人为划分和命名的行为,诗人倡导了一种超越表面形式、直击事物本质的思想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探讨了自然与人工、名实之间的辩证关系,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昔者曾怜佛桑贱,今来却见贵扶桑。
天鸡叫罢日才上,海蜃楼高霞正忙。
此时此花染欲醉,是株是朵茜成行。
都争茜颊堪千镒,谁问莲花似六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