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百子寸绒排,携向丛林忏始开。
梵底波涛生海壁,须根琥珀映鳌腮。
珠遗象罔收非一,棘取猴么鐀尽来。
最好可师无臂挂,飘然推下讲经台。
金刚百子寸绒排,携向丛林忏始开。
梵底波涛生海壁,须根琥珀映鳌腮。
珠遗象罔收非一,棘取猴么鐀尽来。
最好可师无臂挂,飘然推下讲经台。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徐渭所作,名为《金刚子珠串》。诗中描绘了金刚子珠串的精妙与庄严,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独特的美感和宗教寓意。
首句“金刚百子寸绒排”,以“金刚”象征坚不可摧的力量,而“百子”则暗示着繁衍不息的生命力,通过“寸绒排”这一形象,生动地描绘出珠串排列的细致与紧凑。接下来,“携向丛林忏始开”,将珠串带入丛林,仿佛在进行某种神圣的仪式,暗示着内心的净化与觉醒。
“梵底波涛生海壁,须根琥珀映鳌腮”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珠串比作波涛与琥珀,不仅展现了其材质的珍贵与美丽,也隐喻了内心的波澜与智慧的光芒。通过“映鳌腮”这一细节,进一步强化了珠串的视觉效果与内在力量的象征。
“珠遗象罔收非一,棘取猴么鐀尽来”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珠串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同时也暗示了追求真理与智慧的过程充满了挑战与艰辛。
最后,“最好可师无臂挂,飘然推下讲经台”表达了对智慧与真理的渴望,以及对传播知识与教诲的重视。通过“无臂挂”的形象,诗人巧妙地传达了对知识的追求不应受限于形式,而应自由流动、广泛传播的理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金刚子珠串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物质层面的美,更深入探讨了其精神层面的意义,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智慧与宗教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