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老歌仍和,篙师去复留。
水花凝鹤渚,山翠落渔舟。
竹径归黄犊,柴门度白鸥。
二刘多好况,杯酒共绸缪。
野老歌仍和,篙师去复留。
水花凝鹤渚,山翠落渔舟。
竹径归黄犊,柴门度白鸥。
二刘多好况,杯酒共绸缪。
这首明代诗人魏观的《宁国溪上(其二)》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田园风光。首句“野老歌仍和”,写的是乡村老人唱歌,周围的人应和,展现出村民之间的淳朴热情。接着,“篙师去复留”描述了撑船人欲行又留的场景,可能是因为景色吸引或与村民依依不舍。
“水花凝鹤渚,山翠落渔舟”两句,通过“水花”“鹤渚”“山翠”“渔舟”等意象,勾勒出溪流清澈、白鹤栖息、山色青翠和渔夫归航的画面,富有诗意。接下来,“竹径归黄犊,柴门度白鸥”进一步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黄牛悠闲地走在竹林小径,白鸥自在地飞过简陋的柴门,一派田园牧歌的景象。
最后,“二刘多好况,杯酒共绸缪”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田园生活的赞赏,想象两位好友刘姓人物在此情境下举杯畅饮,共享这份美好的时光,体现出诗人对和谐人际关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宁国溪边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乡村生活,流露出诗人对宁静、和谐生活的深深喜爱。
倦客新丰,貂裘敝、征尘满目。弹短铗、青蛇三尺,浩歌谁续。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国。叹诗书、万卷致君人,翻沈陆。
休感叹,年华促。人易老,叹难足。有玉人怜我,为簪黄菊。且置请缨封万户,竟须卖剑酬黄犊。甚当年、寂寞贾长沙,伤时哭。
倚栏看碧成朱,等闲褪了香袍粉。上林高选,匆匆又换,紫云衣润。几许春风,朝薰暮染,为花忙损。笑旧家桃李,东涂西抹,有多少、凄凉恨。
拟倩流莺说与,记荣华、易消难整。人间得意,千红百紫,转头春尽。白发怜君,儒冠曾误,平生官冷。算风流未减,年年醉里,把花枝问。
黎山有幽子,形槁神独完。
负薪入城市,笑我儒衣冠。
生不闻诗书,岂知有孔、颜。
翛然独往来,荣辱未易关。
日暮鸟兽散,家在孤云端。
问答了不通,叹息指屡弹。
似言君贵人,草莽栖龙鸾。
遗我古贝布,海风今岁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