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笼高絓层轩举,中有珍禽解人语。
顾影频回席上灯,梳翎却避檐前雨。
左旋右转百态足,忽见昂藏为伛偻。
声名价重出比邻,婉娈情多向儿女。
耳娱目玩能几时,珠沈綵碎随尘泥。
玉环不系芳魂住,绣闼犹疑晓梦迟。
应怜握粟不自饱,吻渴肠空谁得知。
虚令宾客生顾盻,顿觉楹障无光辉。
忆昔携来陇山客,万壑千岩几朝夕。
都将妩色慰多愁,转使欢声成太息。
因思异物难豢养,颇似奇才遭挫抑。
君不见盐车千里驹,长饥至死无人惜。
翠笼高絓层轩举,中有珍禽解人语。
顾影频回席上灯,梳翎却避檐前雨。
左旋右转百态足,忽见昂藏为伛偻。
声名价重出比邻,婉娈情多向儿女。
耳娱目玩能几时,珠沈綵碎随尘泥。
玉环不系芳魂住,绣闼犹疑晓梦迟。
应怜握粟不自饱,吻渴肠空谁得知。
虚令宾客生顾盻,顿觉楹障无光辉。
忆昔携来陇山客,万壑千岩几朝夕。
都将妩色慰多愁,转使欢声成太息。
因思异物难豢养,颇似奇才遭挫抑。
君不见盐车千里驹,长饥至死无人惜。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的《悼鹦鹉一首》,通过描绘一只鹦鹉的命运,表达了对生命脆弱和才华被忽视的感慨。
开篇“翠笼高絓层轩举”,以翠绿的笼子高悬在高楼上,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接着“中有珍禽解人语”,点出鹦鹉不仅外形美丽,还能模仿人类语言,增添其独特魅力。随后,“顾影频回席上灯,梳翎却避檐前雨”两句,细腻地描绘了鹦鹉在灯光下回望的身影和躲避雨滴的动作,展现了其灵性与敏感。
“左旋右转百态足,忽见昂藏为伛偻”形象地展示了鹦鹉活泼多变的姿态,但突然间变得低垂,仿佛在诉说着某种哀伤或无奈。接下来,“声名价重出比邻,婉娈情多向儿女”两句,赞美鹦鹉在邻里间声名远播,情感丰富,尤其对子女充满关爱。
然而,“耳娱目玩能几时,珠沉綵碎随尘泥”揭示了生命的短暂与脆弱,美好的事物终将消逝。鹦鹉虽有才华,却无法逃脱命运的束缚,最终“玉环不系芳魂住,绣闼犹疑晓梦迟”。诗人以“玉环”和“绣闼”象征鹦鹉的美丽与希望,但这些美好都只能成为过眼云烟。
“应怜握粟不自饱,吻渴肠空谁得知”表达了对鹦鹉生存状态的同情,它虽然拥有食物,却无法满足内心的渴望。最后,“虚令宾客生顾盻,顿觉楹障无光辉”感叹鹦鹉的存在虽能吸引宾客的目光,却未能真正照亮周围的世界。
“忆昔携来陇山客,万壑千岩几朝夕”回忆起鹦鹉曾陪伴过的陇山之行,那里的山川日月见证了它们共度的时光。然而,“都将妩色慰多愁,转使欢声成太息”却道出了鹦鹉用其美丽抚慰人心的同时,也引发了更多的忧愁与叹息。
“因思异物难豢养,颇似奇才遭挫抑”诗人由此联想到,像鹦鹉这样的异类难以得到妥善的照顾和培养,这与那些才华横溢却遭遇挫折的人有着相似的命运。“君不见盐车千里驹,长饥至死无人惜”借用千里马比喻,强调了对才华被埋没的深切忧虑。
整首诗通过对鹦鹉命运的描绘,抒发了对生命短暂、才华被忽视以及社会不公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个体命运的关注与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