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宿献花岩作·其一》
《宿献花岩作·其一》全文
明 / 朱应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名山隔岁与心期,古寺经过再赋诗。

僮仆解装先藉草,主僧留客旋烹葵。

泉鸣涧壑秋生驶,树隐房栊日上迟。

岂独有缘参法界,同行吏部共襟期。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朱应登在明朝时期,于献花岩古寺留宿时的所见所感。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禅宗法界的向往。

首联“名山隔岁与心期,古寺经过再赋诗”,表达了诗人对名山的向往之情,以及在经过古寺时再次赋诗的喜悦。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暗示了他对禅宗法界的追求和向往。

颔联“僮仆解装先藉草,主僧留客旋烹葵”描绘了诗人在古寺中的生活细节。僮仆为他铺好草席,主僧热情地款待客人,亲自下厨烹饪葵菜。这一场景温馨而亲切,展现了古寺僧侣们的待客之道,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颈联“泉鸣涧壑秋生驶,树隐房栊日上迟”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献花岩古寺周围的环境之美。泉水在山谷间潺潺流淌,仿佛秋天的脚步匆匆;树木掩映着房屋,太阳升起得似乎格外缓慢。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也营造了一种静谧、祥和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与平和。

尾联“岂独有缘参法界,同行吏部共襟期”表达了诗人不仅因为与法界的缘分而来到此地,更是与同行的官员们共享着对自然、对禅宗法界的共同追求和向往。这句诗揭示了诗人与同行者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他们共同的精神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对禅宗法界的向往,以及与友人的深厚情谊,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佳作。

作者介绍

朱应登
朝代:明   字:升之   号:凌溪   籍贯:扬州府宝应   生辰:1477—1526

(1477—1526)扬州府宝应人,字升之,号凌溪。弘治十二年进士,除南京户部主事,历官陕西提学副使、云南参政。为人爽直,恃才傲物。诗宗盛唐,格调高古,与李梦阳、何景明并称十才子。有《凌溪集》。
猜你喜欢

次韵黄子理宣德田居四时·其三

村落已徂暑,蚊蝇尚喧啾。

衡门霁朝雨,茅竹归新秋。

机丝迫邻女,札札无停休。

中田蔼黄稼,烂熳如云浮。

渌蚁酿新瓮,嘉鲂钓清流。

瓦尊迟来客,礼数忘献酬。

三杯未肯辞,笑语方绸缪。

时平盗自隐,场圃无宵忧。

儿孙渐束发,婚嫁迫所谋。

款曲从我言,归途蹇淹留。

林端有月色,相送前溪头。

(0)

又景德再考试秋日即事

重来时节又秋深,黄菊香中一炷沈。

浑觉去年无限恨,物华人意总如今。

(0)

景德寺考试秋日即事四首·其二

秋声一夜满长安,密雨疏风次第寒。

幽草落花归思乱,寂寥终日倚阑干。

(0)

寄彦猷阁老某前岁奉使还领扬州今彦猷亦自境外归得姑苏

相望持节出卢龙,继踵分符别紫宫。

汲黯虽嫌弃为郡,袁丝应惮久居中。

文章不见于时益,出处何知与子同。

红药万株天下绝,谢公来肯醉薰风。

(0)

依韵和查许国二首·其二

谁作明堂一柱看,谪官犹诖罪中间。

名成何必频看镜,道在终须得赐环。

一片灵台江上月,七株仙果海中山。

回头为报姮娥道,拟把高枝次第攀。

(0)

中秋微阴

年年月色是中秋,莫为今宵海上楼。

要得长圆真妄意,放教微暗亦良筹。

步金砖上颜仍好,颓玉山前德尽柔。

生怪嫦娥苦羞涩,都缘瞋不强公游。

(0)
诗词分类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诗人
庞蕴 袁桷 邱云霄 梁清标 张侃 林占梅 曹尔堪 周瑛 伍瑞隆 张以宁 汪莘 丁复 许有壬 梁以壮 张洵佳 李洪 李英 乌斯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