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沈沈庭寂寂,苍苔尽日稀行迹。
支赜窗下一沈吟,人间几片韩山石。
花木沈沈庭寂寂,苍苔尽日稀行迹。
支赜窗下一沈吟,人间几片韩山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沉思与对自然的感悟。
“花木沈沈庭寂寂”,开篇以“沈沈”形容花木繁茂,庭院显得幽静深邃,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寂寂”则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安静,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只有花木在静静地生长,没有丝毫喧嚣。
“苍苔尽日稀行迹”,接着描述了庭院中的苍苔,它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鲜绿,但因为长时间无人来往,苔藓上的足迹变得稀少,更添了几分荒凉与孤独感。这里不仅写出了环境的清冷,也暗示了诗人可能有一段时间未在此处活动,或是有意避开尘世的纷扰。
“支颐窗下一沈吟”,诗人独自坐在窗前,托着下巴,陷入了深思。这里的“支颐”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思考时的姿态,而“沈吟”则表达了他内心的沉思与感慨。这一句将读者带入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他对于人生、自然乃至宇宙的深刻思考。
“人间几片韩山石”,最后,诗人将思绪从个人的沉吟中拉回现实,用“韩山石”作为象征,表达了对世间事物的反思。韩山石,可能是指韩愈所著《韩山童》中的山石,常被用来比喻坚韧不拔的精神或历史的见证。在这里,诗人或许是在感叹人生的短暂与世事的变迁,或是对某种精神品质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宁静的庭院场景,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明代文人特有的情怀与哲学思考。
城南遍兰若,兹山何穹窿。
鞍马上几盘,迫察势犹雄。
崖昃日半倾,光射东南峰。
阑干倚峻壁,毫末纷玲珑。
路回见塔寺,到门罗杉松。
积翠扶层阶,暝色带远江。
高殿夜突兀,古木枝巃嵷。
尚骇仰睇赊,未觉俯历崇。
细路绕殿角,欲上闻鸣钟。
扪萝踏深影,林幽径难通。
悄然心神凄,却顾来惊风。
下归白云梯,微月光朣胧。
明当上绝顶,冥搜恣所穷。
兴剧耿无寐,清宵殊未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