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示无辙迹,赞之绝涯岸。才发名言,便成形段。
月芦混处鸣鸥,天水连时没雁。
而今对现十成,向道只得一半。
教示无辙迹,赞之绝涯岸。才发名言,便成形段。
月芦混处鸣鸥,天水连时没雁。
而今对现十成,向道只得一半。
这首诗是宋代禅僧释正觉所作,名为《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的其中一章。诗中,诗人以独特的禅意语言赞美画像中的人物,称其教导深邃而难以捉摸,仿佛没有明显的路径可循,却又在无形中展现出无比的智慧和魅力。"教示无辙迹,赞之绝涯岸"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这种超越常规的教诲,如同月光下的芦苇丛中鸥鸟鸣叫,又如天水相连时大雁消失,寓意其深藏不露却又深远广大。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画像中人物境界的赞叹,认为他现在展现的已经十分完整,但与他的真实修为相比,可能还只有一半。这种留白的艺术手法,既突出了被赞者的神秘与深沉,也暗示了禅修的无尽追求和无穷可能。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禅宗的视角,以象征和隐喻的方式,对人物进行了高度赞扬,展现了禅学中的微妙意境和修行的深远境界。
凿池得清泉,泉清乃见天。
宁知天可见,有自未凿前。
池泉一何静,天体一何圆。
仰视天广覆,俯察天在渊。
俛仰倏上下,孰得知其然。
至人有真见,不滞方若圆。
百虑本一致,万殊同一原。
渊渊与浩浩,信匪言可宣。
天运妙不息,君子贵乾乾。
孔圣有明训,请子观逝川。
石榴树底红巾蹙,薝卜枝头露香玉。
薰风拂拂自南来,时向高堂埽炎燠。
湘帘半捲日迟迟,竹阴参差柳阴绿。
红绡焕烂蜀葵开,金弹累垂卢橘熟。
端阳佳节竞繁华,角黍堆盘映醽醁。
一从游宦隔天涯,马首红尘厌驱逐。
有时飞梦绕钱塘,此景依然在心目。
今年夏月居晋阳,南北风土殊炎凉。
清和已过近五月,草木犹自愁飞霜。
故园物候不可见,尘沙塞草空茫茫。
云山望断几千里,小楼尽日空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