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池得清泉,泉清乃见天。
宁知天可见,有自未凿前。
池泉一何静,天体一何圆。
仰视天广覆,俯察天在渊。
俛仰倏上下,孰得知其然。
至人有真见,不滞方若圆。
百虑本一致,万殊同一原。
渊渊与浩浩,信匪言可宣。
天运妙不息,君子贵乾乾。
孔圣有明训,请子观逝川。
凿池得清泉,泉清乃见天。
宁知天可见,有自未凿前。
池泉一何静,天体一何圆。
仰视天广覆,俯察天在渊。
俛仰倏上下,孰得知其然。
至人有真见,不滞方若圆。
百虑本一致,万殊同一原。
渊渊与浩浩,信匪言可宣。
天运妙不息,君子贵乾乾。
孔圣有明训,请子观逝川。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陈樵题为《题郑仲潜东明山凿池曰灵渊》的作品,通过对郑仲潜凿池得泉的描述,表达了对自然与宇宙奥秘的哲思。首句“凿池得清泉,泉清乃见天”描绘了池水清澈映照天空的画面,暗示了人与自然的互动和洞察。接下来的诗句通过“天可见”、“天体圆”等意象,展示了诗人对天道自然的领悟,认为天道无边,既有圆形的视觉呈现,也有深远的内在道理。
诗人进一步借“至人有真见,不滞方若圆”表达出超脱世俗眼光,达到洞察事物本质的境界,强调万物虽形貌各异,但根源相同。最后两句“渊渊与浩浩,信匪言可宣”以及引用孔子的教诲“观逝川”,呼吁人们深入体会自然的深邃与变化,不断追求智慧和进步。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凿池见天的日常景象,引申出对宇宙真理的哲学思考,体现了元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哲理的风气。
古人不可见,古人琴可弹。
弹为古曲声,如与古人言。
琴声虽可听,琴意谁能论。
横琴置床头,当午曝背眠。
梦见一丈夫,严严古衣冠。
登床取之坐,调作南风弦。
一奏风雨来,再鼓变云烟。
鸟兽尽嘤鸣,草木亦滋蕃。
乃知太古时,未远可追还。
方彼梦中乐,心知口难传。
既觉失其人,起坐涕汍澜。
寒日照穷巷,荆扉晨未开。
惊闻远方信,有客渡江来。
开缄复何喜,宛若见琼瑰。
一尔乖出处,未尝持酒杯。
官闲隐朝市,岁暮惨风埃。
音书日可待,春雁暖应回。
风吹积雪销太行,水暖河桥杨柳芳。
少年初仕即京国,故里几归成鬓霜。
山行马瘦春泥滑,野饭天寒饧粥香。
留连芳物佳节过,束带还来朝未央。
谁言颍水似潇湘,一笑相逢乐未央。
岁晚君尤耐霜雪,兴阑吾欲返耕桑。
铜槽旋压清樽美,玉麈闲挥白日长。
豫约诗筒屡来往,两州鸡犬接封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