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印军符塞紫衢,儒生白发混泥涂。
儿骑竹马谈兵法,地尽桃源入战图。
双剑舞閒歌激烈,一灯愁绝照清癯。
山中薇蕨秋风老,心折孤村反哺乌。
侯印军符塞紫衢,儒生白发混泥涂。
儿骑竹马谈兵法,地尽桃源入战图。
双剑舞閒歌激烈,一灯愁绝照清癯。
山中薇蕨秋风老,心折孤村反哺乌。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风情的画面,以分府同知瑶童相公阅兵的场景为背景,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感慨。首句“侯印军符塞紫衢”展现了军事官员的威严和战争氛围,紫衢象征着重要的通道,军符则代表权力和职责。接着,“儒生白发混泥涂”暗示了诗人自身的身份转变,由文人步入战场,白发与泥土的结合,流露出无奈与沧桑。
“儿骑竹马谈兵法”写出了儿童对战争的好奇与模仿,天真中透出一丝严肃,反映出战争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接下来,“地尽桃源入战图”将和平的桃花源与残酷的战事相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现实冲突的忧虑。
“双剑舞闲歌激烈”描绘了阅兵时的壮观场面,剑舞与激昂的歌声交织,显示出士气的高昂。然而,“一灯愁绝照清癯”又转而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清癯的形象映照出他的清高和落寞。
最后两句“山中薇蕨秋风老,心折孤村反哺乌”,以秋天山中的薇蕨和乌鸦反哺的景象,寓言自己在战乱中如同薇蕨般衰老,内心却仍怀有对故乡和亲情的深深挂念,表达了诗人对家国的深情以及对未来的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阅兵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元末明初社会动荡时期文人的心境,既有壮志豪情,又有深沉的忧患意识。
竹醉篱头酒。乍炎风、送来婪暑,日西斜否。
湿遍轻容芳汗透,指印欲黏圆斗。
怯热信、伏催三九。
满注兰汤看沃雪,掩明窗、分付银钩守。
钗才卸、螺鬟首。香泉一掬明珠走。
知灵液、深深几许,试探纤手。
肌滑凝脂巾易拭,疏雨梨花娇受。
教小玉、且牢缄口。
未许窥帘移烛影,赚饼金、憎煞昭阳丑。
妆重整、回廊牖。
北邙边、高低丘垄,纵横无数羊虎。
玉鱼金碗何时葬,又见断碑如础。魂自语。
须认取、文章功业难凭据。白杨老树。
战一片秋声,向人头上,飒飒作凉雨。
西州路,败笠青衫羁旅。缁尘扑面来去。
黄芦苦竹千秋恨,都付纸钱飞处。天已暮。
想入夜、云旗风马精灵度。荒凉三户。
共塳上狐狸,山中木客,同结岁寒侣。
铁骑连营下。羡奇谋、真同六出,锋销荆野。
试问洞庭深几许,春水才堪饮马。
露布到、甘泉宫也。
殿上云迷三素色,正仙人、玉戏飘鸳瓦。
帘影动,冷光射。方圭圆璧浑无价。
近蓬莱、天颜喜气,玲珑欲化。
白虎幢前霜戟拥,荼作军容岂借。
积三尺、瑶华不夜。
遥想琼楼歌舞处,延邹生、枚叟珠玑泻。
恩波淼,入清灞。
光怪腾蛟蜃。化髯公、壶中墨汁,离奇轮囷。
海若惊飞天吴走,翠节灵旗隐隐。
凭谁话、六朝金粉。
谱入鹍弦三千曲,写冰车铁马无穷恨。
数红豆,记宫本。乌衣王谢江东俊。
是当年、将军猿臂,虎头犹困。
羸马敝裘铜驼陌,博士贤良待问。
赋朱鹭、黄骢惟谨。
击筑且随屠狗辈,任西风、吹老沧浪鬓。
秋气肃,雁声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