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湖上废寺二首·其二》
《题湖上废寺二首·其二》全文
明 / 唐顺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古寺无人尽日开,阴廊寂寂长莓苔。

何年飞锡老僧去,此度折梅狂客来。

迸水乍如闻梵乐,疏松犹自绕香台。

人间俛仰成今古,何必昆明有劫灰。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荒废寺院的静谧与沧桑之美。首句“古寺无人尽日开”,开门见山地展现了寺院的空旷与时间的流逝,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热闹与繁华已成遥远的记忆。接着,“阴廊寂寂长莓苔”一句,通过“寂寂”和“莓苔”的生长,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冷清与时间的沉淀,莓苔的蔓延象征着岁月的痕迹。

“何年飞锡老僧去,此度折梅狂客来”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过去老僧的宁静修行与现在狂客的偶然造访形成对照,既表达了对往昔生活的怀念,也暗示了世事无常,人来人往的主题。其中,“飞锡”一词源自佛教,形容僧侣行脚云游,此处暗含了老僧的离去与寺院的变迁。

“迸水乍如闻梵乐,疏松犹自绕香台”则通过水声和松树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仿佛梵乐在水中回荡,松树环绕着香台,给人一种心灵的净化与宁静的感受。这里的“迸水”与“疏松”相互映衬,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寓意着内心的平静与超然。

最后,“人间俛仰成今古,何必昆明有劫灰”两句,以宏大的历史视角,表达了对时间流转、世事变迁的感慨。这里借用“昆明有劫灰”的典故,比喻历史的沧桑巨变,强调了时间的力量,以及人在宇宙洪流中的渺小与短暂。同时,也暗示了无论时代如何更迭,某些精神价值或美好事物依然值得追寻与珍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废寺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时间、变迁、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追求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作者介绍
唐顺之

唐顺之
朝代:明   号:荆川   籍贯:武进(今属江苏常州)   生辰:公元1507~1560

唐顺之(公元1507~1560)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汉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 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唐顺之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猜你喜欢

挽彭玉麟联

缔交垂五十年,最难忘风雨情深、云泥分隔;

著绩遍数万里,更折服皖鄂功峻、粤海勋长。

(0)

露筋祠联

白水至今犹一色;绿杨到此不三眠。

(0)

集句联

撑肠文字五千卷;试手清凉第一篇。

(0)

题珠江船联

放怀于红树青山,任教世上风波,琴客逍遥诗客醉;

得意在良辰美景,领略个中旨趣,荷花烟雨荻花秋。

(0)

宜章学堂左楼联

蒸湘一水之间,于斯容与;

零陵三亭而外,有此高明。

(0)

挽曾纪泽联

子云著述,魏绛智谋,方冀博望归来,锁钥北门镇西夏;

小范声名,大苏家世,遽随赤松游去,憾填东海吊南丰。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诗人
周亮工 易祓 李贤 李文田 侯方域 蓝鼎元 江为 郑畋 赵昀 梁潜 刘方平 李兆洛 冒襄 刘向 王渥 包节 吕思诚 张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