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生拟觅山中伴,万事厌从儿辈谈。
笑我携家常作客,羡君买地已成庵。
早将辽海千年梦,换得曹溪一滴甘。
闻与道人新结社,懒云今不是常参。
残生拟觅山中伴,万事厌从儿辈谈。
笑我携家常作客,羡君买地已成庵。
早将辽海千年梦,换得曹溪一滴甘。
闻与道人新结社,懒云今不是常参。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紫芝所作的《次韵吴思道赠姑溪道人》。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事务的厌倦之情。
首联“残生拟觅山中伴,万事厌从儿辈谈”,诗人以“残生”自谦,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同时流露出对山中隐居生活的向往,渴望在自然之中寻找心灵的伴侣。而“万事厌从儿辈谈”则反映了诗人对世事的厌倦,不愿再与世俗的琐事纠缠,更愿意与志同道合的朋友探讨人生哲理。
颔联“笑我携家常作客,羡君买地已成庵”,通过对比自己与友人的生活状态,诗人以幽默的口吻自嘲,说自己常常在外奔波,如同作客,而羡慕友人已经买地建庵,过上了自在的隐居生活。这一联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颈联“早将辽海千年梦,换得曹溪一滴甘”,诗人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比作将辽阔大海的千年梦想,换取了曹溪(佛教圣地)的一滴甘露。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佛教精神的追求,也表达了对内心平静生活的渴望。
尾联“闻与道人新结社,懒云今不是常参”,诗人听说与道人新结社,表示自己虽然懒散如云,但这次却愿意参与其中,暗示了诗人对新生活态度的转变,以及对与道人共同修行的期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深刻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同时也流露出对佛教精神的追求和对新生活的期待。
跨马出郭门,马疾不俟鞭。
长跽挽君马,听我歌一言。
凉风戒芳树,白露凄寒蝉。
君子有所思,远游及幽燕。
在家人所爱,去家人所怜。
朝饔不及飧,岂得恋膝前。
下有黄口儿,上有沧浪天。
今时何清廉,尽室难远迁。
但见被云锦,麻枲无弃捐。
独行多辛苦,加餐以延年。
欲别执君手,君行忆侬否。
日暮愁翻飞,江头立搔首。
山回人不见,风帆出高柳。
明明尧舜朝,此别岂应有。
愿子竭忠赤,益酬主恩厚。
往事何足论,逢人须闭口。
葳蕤菊与兰,岁晏还相守。
无令秋霜至,摧没随藜莠。
日中楼,楼里日。
侧轮晃朗碍楼低,疏绮玲珑日出入。
日在天,自上下,楼倚山云作高架。
朝朝暮暮送且迎,寸影真逾连璧价。
此意何所自,有亲白发长居此。
神仙好楼亲似仙,斑衣不用金与紫。
日出问授衣,日入还侍侧。
未信人生一过客,双瞳炯炯漆似黑,日中犹辨丝五色。
亲年老逼少,子心忧逐喜。
去日不可回,来日未可拟。
层楼尚见元宋遗,人过百龄今可几。
人子心,未可识。
安得天上人,偷与长生籍,更注亲年应南极。
楼中有日即有亲,仰歌长笑楚天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