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白纻山作二首·其二》
《登白纻山作二首·其二》全文
明 / 林枝桥   形式: 古风

兹山未称高,群阜胡若挹。

当其歌绕时,云霞四面集。

响戛忽若低,衣飘复如袭。

洒酒滴春华,至今芳草湿。

灼灼芙蓉姿,尚染胭脂汁。

宾从纷流水,委蛇朱履趿。

颐指山岳颓,风云惟呼吸。

不是孟参军,谁能不失色。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白纻山的壮丽景象与深刻感受。首先,诗人以“兹山未称高,群阜胡若挹”开篇,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将白纻山与其他山峰进行比较,突出其独特之处,仿佛众山皆小,唯此山独大。接着,“当其歌绕时,云霞四面集”,描绘了在歌声环绕的时刻,四周云霞汇聚的壮观景象,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浪漫的氛围。

“响戛忽若低,衣飘复如袭”两句,通过声音和衣着的变化,进一步渲染了山中环境的静谧与清幽,仿佛能听到风声与衣袂轻轻拂过的低语。接下来,“洒酒滴春华,至今芳草湿”,诗人以洒酒的动作,象征性地将春华洒落,使得芳草沾湿,既表现了对春天生机的赞美,也寓意着情感的深厚与持久。

“灼灼芙蓉姿,尚染胭脂汁”则通过比喻,将山中的景物比作灼灼盛开的芙蓉,即使经过时间的流逝,仍留有胭脂般的痕迹,生动地展现了自然之美与时间的痕迹相互交织的画面。

最后,“宾从纷流水,委蛇朱履趿”描绘了众多宾客随行,如同流水般绵延不绝,穿着朱履的他们轻盈地行走,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而“颐指山岳颓,风云惟呼吸”则展示了诗人的气魄与影响力,仿佛他的一言一行都能撼动山岳,掌控风云,体现了诗人的豪情与自信。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想象,不仅展现了白纻山的壮丽景色,更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对自身力量的自信,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作者介绍

林枝桥
朝代:明

林枝桥,字阳仲。新会人。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一六一六)进士。初授当涂令,征授礼部主事,改吏部,历员外郎、郎中。以忤魏忠贤,与李邦华、周宗建、周顺昌、李日宣同日夺职。崇祯初,诏复官。出为湖广参议,进福建副使,以事谪官。起贵州参政,进按察使。寻以忧归,卒于家。有《白鹤山房集》。清道光《新会县志》卷九有传。
猜你喜欢

送孙宾老守三池二首·其一

自艺心田岁自收,天翁两眼月临秋。

近臣荐鹗方成表,吉梦逢刀遂得州。

吏术无多非问马,机心已尽不惊鸥。

三溪便是桃源路,更欲武陵何处求。

(0)

寄舍弟忠原臣二首·其二

读书也自硕为官,不道驱车值路难。

今日时清身拓落,何人喜极涕汍澜。

未从玄圃安丹鼎,终倚扶桑把钓竿。

兰岳夜来秋雨急,松云深护鹤巢寒。

(0)

秋月二首·其二

江草半黄落,江雨催授衣。

衣中有断线,客子秋念归。

(0)

水调歌头·其六咏梅

微雨眼明处,春信著南枝。

百花头上消息,为我赴襟期。

松下凌霜古干,竹外横窗疏影,同是岁寒姿。

唤取我曹赏,莫使俗流知。对风前,看雪后,总相宜。

碧天如洗,何许羌笛月边吹。

一段出群标格,合得水仙兄事,千古豫章诗。

鼎鼐付佳实,终待麦秋时。

(0)

见物便见心

见物便见心,无物心不现。

十方通塞中,真心无不遍。

若生知识解,却成颠倒见。

睹境能无心,始见菩提面。

(0)

迎客

城门抱关皆老兵,问客来早天未明。

我笑老翁勿嘲讪,我愧古人百千万。

道傍赫赫翁所见,寒热郡国欺乡县。

人之所畏敢不畏,嗟我此翁安得慢。

(0)
诗词分类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诗人
张瑞玑 溥心畬 周钟岳 张元济 许世英 吴宗慈 李烈钧 马占山 陈叔通 熊式辉 胡适 唐生智 曾琦 罗家伦 朱德 叶圣陶 程天放 冯友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