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雨眼明处,春信著南枝。
百花头上消息,为我赴襟期。
松下凌霜古干,竹外横窗疏影,同是岁寒姿。
唤取我曹赏,莫使俗流知。对风前,看雪后,总相宜。
碧天如洗,何许羌笛月边吹。
一段出群标格,合得水仙兄事,千古豫章诗。
鼎鼐付佳实,终待麦秋时。
微雨眼明处,春信著南枝。
百花头上消息,为我赴襟期。
松下凌霜古干,竹外横窗疏影,同是岁寒姿。
唤取我曹赏,莫使俗流知。对风前,看雪后,总相宜。
碧天如洗,何许羌笛月边吹。
一段出群标格,合得水仙兄事,千古豫章诗。
鼎鼐付佳实,终待麦秋时。
此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微雨后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诗人的情感世界。开篇“微雨眼明处,春信著南枝”两句,以轻柔的微雨洗涤后,春天的消息便随着柳絮传递,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接着,“百花头上消息,为我赴襟期”进一步描绘了春日里各种花卉竞相开放,每一朵花都似乎在向诗人传达着某种信息,或许是自然界的生命力,也或许是对美好时光的邀请。
“松下凌霜古干,竹外横窗疏影,同是岁寒姿”三句,则转而描写了冬日里松竹的风姿。即便是在严寒之中,它们依然保持着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和独特的美丽。
“唤取我曹赏,莫使俗流知”两句,诗人希望与志同道合的人共同欣赏这份美好,但又不愿意让这种情感被世俗之人所了解,保持了一种超然物外的高洁。
“对风前,看雪后,总相宜”则是在说,无论是面对春风还是回望冬雪,都能与诗人的情怀相契合,这种自然之美与内心世界的和谐统一,是多么令人向往。
“碧天如洗,何许羌笛月边吹”两句,描绘了一幅清澈无垠的夜空图景,月亮之下,或有人在吹奏着羌笛,这种意境不仅美化了自然,也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宁静与孤高。
“一段出群标格,合得水仙兄事,千古豫章诗”三句,是对诗歌艺术的高度评价,认为这种超凡脱俗的诗风能够与古代的诗仙相媲美,流传千古。
最后,“鼎鼐付佳实,终待麦秋时”则是在表达一种期待和希望,将美好的情感和事物托付给未来,等待着那丰收的季节到来。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深切感受与高洁的情怀,以及对艺术超脱世俗、追求永恒价值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