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用从军古云乐为韵贺杨觉甫制干·其三》
《用从军古云乐为韵贺杨觉甫制干·其三》全文
宋 / 李曾伯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求士近取材,论人远稽古。

郑公得杜陵,晋公有韩愈。

上思利社稷,下不愧宾主。

斯言宜服膺,馀子未足数。

(0)
翻译
寻求人才时就近取材,评价人物时则参考古代贤能。
郑公得到了杜陵的才子,晋公拥有韩愈这样的杰出人才。
在上位者考虑的是国家的利益,对待下属也能不失礼节和尊重。
这些言论值得我们深深铭记,其他的人才相比之下不足挂齿。
注释
求士:寻求人才。
近取材:就近选取可用的人才。
论人:评价人物。
远稽古:参考古代的历史和贤能。
郑公:指某位历史上的郑姓官员。
杜陵:地名,这里代指有才华的人。
晋公:指另一历史上的晋姓官员。
韩愈:唐代著名文学家。
利社稷:有利于国家。
愧宾主:对宾客不亏待,保持主人应有的礼节。
服膺:衷心接受并牢记。
馀子:其他人。
鉴赏

此诗是宋代文学家李曾伯的作品,题为《用从军古云乐为韵贺杨觉甫制干(其三)》。全诗语言流畅,意境高远,颇具古文之风味。

开篇“求士近取材,论人远稽古”两句,表明作者在选择人才和评价人物时,既重视近期的表现,也不忘历史上的评判标准。这种做法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辩证的思考方式。

接下来的“郑公得杜陵,晋公有韩愈”两句,则是提到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如唐代的郑观、杜甫以及晋代的韩愈等。这些人都是各自领域内的杰出人物,他们的名字在这里被用来象征最高水平的文学才能和政治智慧。

“上思利社稷,下不愧宾主”一句中,“上思”指的是对国家大事的考虑,“利社稷”则是希望国家丰衣足食,百姓安居乐业。至于“下不愧宾主”,则表达了作者作为客人或部下的谦逊态度,不辱使命,保持自我价值。

最后,“斯言宜服膺,馀子未足数”则是说这样的高尚言论应受人敬佩,而赞誉他的美德和才华如同众多的孩子一样,无法一一列举。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表达了作者对于人才的追求以及个人品格的重视,同时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作者介绍
李曾伯

李曾伯
朝代:宋   字:长孺   号:可斋   籍贯:要亦戛戛异   生辰:1198年-1268年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猜你喜欢

丽人

秦姬小字杜兰香,春艳妆成照杏梁。

笑点山樱初摘绛,颦含翠羽半分黄。

飞裙怕看蝉腰折,转扇惊闻凤曲长。

指下慵弹碧玉调,眼前不见侍中郎。

(0)

寄姜白二子

日阅军容夜马蹄,孤怀犹畏简书稽。

眼中亲识皆夷貊,梦里经营亦鼓鼙。

画省熏香行载橐,石渠校籍坐然藜。

寄语雍容鸣玉子,可能相念到辽西。

(0)

沧洲道中寄蔡道卿二首·其二

泠泠风举碧罗裳,一曲焦桐月在床。

寂历寒波兼坠叶,不知何处是潇湘。

(0)

题徐氏溪亭四首·其一

高亭虚出水,结构若天成。

波荡垂帘影,窗留过橹声。

树低看岸远,风细觉潮平。

自有芳洲杜,含滋日日生。

(0)

夜归洱海道中

杳杳空原暮,萧萧旌旆行。

长风吹海暗,新月傍人明。

河影城头堕,秋声塞外生。

客怀频倚剑,时事正论兵。

(0)

塞上曲.辽阳

摇空白浪见玄菟,遍野黄羊是福余。

最苦辽阳城下戍,月明清泪下吹芦。

(0)
诗词分类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诗人
奕绘 释慧远 黎贞 李宪噩 周之琦 杨玉衔 释绍嵩 释慧开 邝露 梁有誉 龚璛 黎景义 唐文凤 曾习经 陈繗 陆仁 徐钧 陈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