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远矣不可知,七十二代皆一律。
金泥玉检敬用陈,锦綍石函封以密。
我来岱顶探遐踪,凝眸聊寄凌云笔。
亦非谦牧图终吉,两言定论由中出。
便使尧舜至今存,迄无可告成功日。
轩辕远矣不可知,七十二代皆一律。
金泥玉检敬用陈,锦綍石函封以密。
我来岱顶探遐踪,凝眸聊寄凌云笔。
亦非谦牧图终吉,两言定论由中出。
便使尧舜至今存,迄无可告成功日。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的《登封台》。诗中充满了对古代帝王的追思与对历史的感慨。
首句“轩辕远矣不可知”,表达了对黄帝这一传说中的古代帝王的敬仰之情,同时暗示了历史的久远和不可知性。接下来的“七十二代皆一律”则可能暗指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各个朝代,强调了时间的连续性和历史的规律性。
“金泥玉检敬用陈,锦綍石函封以密”两句,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金泥玉检代表了珍贵的历史文献,锦綍石函则象征着对这些文献的妥善保存和保护,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和珍视。
“我来岱顶探遐踪,凝眸聊寄凌云笔”表达了诗人亲自来到泰山之巅,探寻古代遗迹,用他的目光和笔触记录下这一切,展现了他对历史的浓厚兴趣和探索精神。
“亦非谦牧图终吉,两言定论由中出”这两句,可能是在表达对历史评价的谨慎态度,认为历史的结论并非轻易得出,需要深入思考和全面考量。
最后,“便使尧舜至今存,迄无可告成功日”则是对古代圣贤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传承和道德理想的追求,即使在当今社会,也应保持对古代圣贤智慧的尊敬和学习,但又指出,历史的完美状态或许永远无法达到,因为总有新的挑战和未知等待着我们去面对和解决。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古代文明的崇敬之情,同时也蕴含了对现实世界的反思和对未来发展的期待。
昨夜关山雪,仆夫晨起惊。
挥鞭骑紫马,晓入洛阳城。
川原渺茫茫,长啸视八纮。
有如乘风驭,迢递奔玉京。
伊水象天河,云涛向东倾。
喧然古都市,沽酒吹玉笙。
予心正浩荡,万里赴归程。
遥望嵩峰顶,连天冻峥嵘。
欲攀玉女窗,举手摩太清。
思之不可去,怅望空含情。
江干往往腊不雪,今喜纷纷才孟冬。
乃知王泽寖及远,益明天意先在农。
有年预可慰四海,大瑞且当闻九重。
况此湖山满清思,与君交唱若为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