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将补衮线,绾作钓鳌丝。
投向苍江月,经纶小试之。
先将补衮线,绾作钓鳌丝。
投向苍江月,经纶小试之。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具中国古典意蕴的画面。诗人罗仲舒以"补衮线"和"钓鳌丝"为喻,暗示自己有着治理国家的雄心壮志,如同古代帝王修补龙袍的线,或试图钓取大海中的巨鳌。他将这些理想寄托于"投向苍江月"的动作,寓意着在静谧的夜晚,他要在江边进行初次尝试,施展自己的经纶之才。
"投向苍江月"一句,画面感强烈,月光下的江面仿佛成为诗人施展抱负的舞台,而"经纶小试之"则表达了他谦逊的态度,意识到这是初次尝试,可能只是宏大事业的开端。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性强,既展现了诗人的抱负,又流露出他的谨慎与期待,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形骸在此,其人何在。乃知一灵,不属皮袋。
江头谁家千树李,影落清江彻江尾。
风吹扁舟到花下,花间啁啾亦欣喜。
瑶林成径千步长,花光烛天天半香。
恍如坐我群玉府,飞琼酌劝青霞觞。
胜事此游难具列,照映肝肠尽明洁。
老怀已戒语作绮,新诗向拟风回雪。
东家西邻诗更奇,一时共借花光辉。
更须妙索留春句,无使花飞春告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