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身常共影争,蹠穿流血石庚庚。
熟眠虎履尾边过,层累人重头上行。
铁楯风摇黄叶坠,木梯云滑碧苔生。
回看落日数飞鸟,何处地中闻磬声。
线路身常共影争,蹠穿流血石庚庚。
熟眠虎履尾边过,层累人重头上行。
铁楯风摇黄叶坠,木梯云滑碧苔生。
回看落日数飞鸟,何处地中闻磬声。
这首清代毛澄的《登山》描绘了登山者艰辛的旅程。首句“线路身常共影争”,形象地写出登山者与影子相伴,山路崎岖,身影交错,暗示了攀登的艰难。次句“蹠穿流血石庚庚”,通过“蹠穿”和“流血”的细节,展现了登山者脚底磨破,鲜血滴在坚硬石头上的痛苦。
“熟眠虎履尾边过,层累人重头上行”进一步描绘了险峻的环境,仿佛猛虎出没,而人必须小心翼翼地从虎皮靴的边缘走过,且每一步都像头顶着沉重的负担。接下来,“铁楯风摇黄叶坠,木梯云滑碧苔生”,写出了山风猛烈,吹落黄叶,木梯湿滑,青苔丛生,增加了登顶的难度。
最后两句“回看落日数飞鸟,何处地中闻磬声”,以景结情,登山者在疲惫中回首望去,只见夕阳西下,飞鸟归巢,远方隐约传来寺庙的磬声,增添了孤寂与超脱的意味,暗示了登山不仅是身体的挑战,也是心灵的洗礼。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登山者的坚韧与旅途的艰辛。
西风暗、吹雨黄叶声边。孤棹冷泊吴烟。
津桥星火半明灭,羁人相对迟眠。
潇潇又成阵,正山钟搀断,野柝催阑。
清愁万点,任篷窗、一向无言。
凄绝转蓬身世,偏共卧沧江,经岁经年。
今夕茫茫云水,波深月黑,何处鸣舷。
拥衾剪烛,想芦中、梦醒都寒。
怕栖乌惊起,明朝揽镜,换了朱颜。
正匆匆、楚乡秋晚,孤鸿飞过南浦。
同来桃叶堪惆怅,一舸载春先去。愁绝处。
问那曲阑干,曾听人低语。今宵最苦。
向枫树溪桥,芦花野馆,剪烛卧听雨。
吴霜鬓,破帽西风怎护。丝丝都是离绪。
旧情顿冷新愁重,总付坠鞭词谱。君记取。
待雪夜、相思乘兴柴冈路。唱予和汝。
要款段随车,轻盈唤酒,重为国香赋。
红莲一舸,向游仙梦里,步虚金阙。
朝罢香烟携满袖,初度玳筵重设。
玉轴琵琶,金瓶芍药,都在春风列。
天然清贵,樵林自爱晴雪。
笑说奉母闲居,吾非巧宦,未信潘郎拙。
戏引鸳雏香径底,好在双珠明月。
锦绣楼台,燕莺帘幕,垂柳青丝结。
金笼放鸽,年年飞絮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