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两甲子,夏雨知复多。
麰麦已受弊,波及秫与禾。
禾秫尚有望,霖霪人告瘥。
云师挟风伯,斥去烦撝诃。
后土不得乾,浸欲乖时和。
山翁食病粟,一饱宁忧佗。
军储涸邻国,柰此黔赤何。
谁为四达聪,黜陟分两科。
陈谟坐皋夔,禦侮用牧颇。
上当天公心,立致击壤歌。
春雨两甲子,夏雨知复多。
麰麦已受弊,波及秫与禾。
禾秫尚有望,霖霪人告瘥。
云师挟风伯,斥去烦撝诃。
后土不得乾,浸欲乖时和。
山翁食病粟,一饱宁忧佗。
军储涸邻国,柰此黔赤何。
谁为四达聪,黜陟分两科。
陈谟坐皋夔,禦侮用牧颇。
上当天公心,立致击壤歌。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持续不断的春雨和夏雨,给农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诗人通过“春雨两甲子,夏雨知复多”开篇,直接点出了连绵不绝的降水情况。接着,“麰麦已受弊,波及秫与禾”展示了雨水对谷物生长的负面影响,麦子和其他农作物都受到损害。
诗人通过“禾秫尚有望,霖霪人告瘥”表达了一种期待和担忧,希望能够及时晴朗,以免更多的损失。随后的“云师挟风伯,斥去烦撝诃”则是对自然力量的一种描绘,似乎在呼唤着天气变化。
“后土不得乾,浸欲乖时和”表达了诗人对于土地渴望干燥、期待雨水停止的愿望,而“山翁食病粟,一饱宁忧佗”则描绘了一位隐居在山中的老者因为连绵的雨水而影响了他的饮食,导致身体不适。
诗歌中后半部分转向了更为严肃的话题,“军储涸邻国,柰此黔赤何”表达了对国家储备和边境安全的担忧,而“谁为四达聪,黜陟分两科”则是在询问谁能够解救这种困境,以及如何划分责任。
最后,“陈谟坐皋夔,禦侮用牧颇”与“上当天公心,立致击壤歌”似乎在表达一种对抗自然、对抗命运的决心和勇气,通过歌唱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整首诗语言丰富,意象深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灾害的深刻体会,以及在面对困境时的人类坚韧不拔的精神。
有客江南来,赋诗长安陌。
长安城百里,半是公侯宅。
飞甍高切云,轩户耀金碧。
富贵世莫俦,日日承恩泽。
明星朝未稀,车马轰霹雳。
九衢多行人,见者尽辟易。
欢娱极一时,岁月鸟飞翩。
缅思建国初,作邑龙沙碛。
狐裘皆大人,至今声烜赫。
洋洋雅颂音,孰知慕俦昔。
汉世循良谁与俦,孟舒素业传吾侯。
云阳久矣无善治,高者惨刻卑贪偷。
诗书大体厌迂阔,几阁细故穷咨诹。
差科无常板籍废,纪纲攸斁衣冠羞。
更张治可用重法,如病沉痼今公瘳。
七年府推芋魁饭,昔似皋陶今郑产。
吏畏蒲鞭祝颂稀,民思襦裤吁来晚。
薄俗方知德化尊,老成依旧典刑存。
山中幸有宽閒野,归种甘棠蔽子孙。
蝉声欲断虫声悲,江天月上初弦时。
渔翁身老醉无力,矫首坐看云离离。
痴儿不识老翁意,苦道平生贫作祟。
卖舟买得溪上田,昨暮催租人已至。
君不见长安康庄九复九,雨笠烟蓑难入手。
人间万事谁得知,沧江夜变为春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