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纳驱行旆,遥遥泛客槎。
万山藏鸟道,一水护渔家。
束峡天形小,奔崖地脉斜。
严陵矶畔月,蚤已著芦花。
纳纳驱行旆,遥遥泛客槎。
万山藏鸟道,一水护渔家。
束峡天形小,奔崖地脉斜。
严陵矶畔月,蚤已著芦花。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傍晚在桐庐道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的壮丽与宁静之美。
首句“纳纳驱行旆,遥遥泛客槎”以动态开篇,描绘了行进中的景象,行旌(即行军时的旗帜)在风中飘扬,船只在远方缓缓前行,营造出一种旅途的氛围。接着,“万山藏鸟道,一水护渔家”两句,通过“藏”和“护”这两个动词,生动地展现了山川的雄伟与水边生活的和谐,山间的小路被群山掩映,而水流则守护着渔家的生活,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束峡天形小,奔崖地脉斜”进一步描绘了地形的险峻与奇特,狭窄的峡谷使得天空显得格外低矮,奔腾的悬崖则让大地的脉络变得倾斜,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地理环境的壮美,也暗示了旅途的艰辛与挑战。
最后,“严陵矶畔月,蚤已著芦花”将视线拉回至夜晚的景色,月光洒在严陵矶上,芦花已经早早地绽放,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略带凄美的氛围,仿佛是大自然在诉说着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轮回。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旅途情感的微妙捕捉,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世味炎凉参已透。一树垂垂,绿遍河堤柳。
放眼静看人太瘦。吟魂怕绕屏山岫。
枝上杜鹃啼已久。催得人归,只恐人归后。
山影自怜非似旧。黄昏泪落抛红豆。
拨火留香,汲泉试茗,游兴新来都懒。
暑簟频移,风帘尽卷,小雨乍过庭院。
向绿窗围坐,听笑语、盈盈不断。
侯它蟹眼鸣时,定磁先选宫碗。
爱此香清色浅,早齿颊凉生,睡魔潜窜。
写景分题,赋情联句,次第竞争奇艳。
吟罢推敲处,消不觉、花阴影转。
红上罘罳,一痕斜照催晚。
渡溪桥,攀石蹬,寻月上岩顶。
万竹玲珑,摇碎冰轮影。
凭栏不尽低回,一亭如笠,算今夜、更筹须闰。
斗香茗。轻烟吹处成丝,风细袅三径。
回首红楼,隐隐一灯靓。
琼箫谱出新愁,梅花落遍,却半臂、嫩寒初劲。
封姨何苦,把天边一缕,彩云吹散。
谁道红丝能系住,赢得清愁无限。
偕老难期,定情空赋,眉未齐鸿案。
芳魂归去,满天飞絮撩乱。
遥想青鸟西游,招寻旧侣,人在瑶池畔。
二十三年尘梦醒,又许这回重见。
碧奈花开,黄梁饭熟,暗里星霜换。
神伤荀令,放歌钗为敲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