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岫嵚崎路渺茫,画工摹写各舒长。
云峰四起添山色,竹树重阴致夏凉。
最爱萧疏随意笔,可称流动赏心方。
依稀岩洞神仙住,那得閒情问草堂。
岭岫嵚崎路渺茫,画工摹写各舒长。
云峰四起添山色,竹树重阴致夏凉。
最爱萧疏随意笔,可称流动赏心方。
依稀岩洞神仙住,那得閒情问草堂。
这首诗《题山水画》由清朝的玄烨所作,通过对一幅山水画的描绘与赞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审美情趣。
首联“岭岫嵚崎路渺茫,画工摹写各舒长”,开篇即以“岭岫”、“崎岖”、“渺茫”等词勾勒出山水画中远山连绵、道路蜿蜒的景象,同时赞扬了画工的技艺高超,能够将这种壮丽的自然风光生动地呈现在画布上。
颔联“云峰四起添山色,竹树重阴致夏凉”,进一步描绘了画面中的细节。云雾缭绕的山峰增添了山色的层次感,茂密的竹林和浓荫覆盖的树木不仅丰富了画面的色彩,也营造出夏日的清凉氛围,使人在视觉上感受到一种宁静与舒适。
颈联“最爱萧疏随意笔,可称流动赏心方”,表达了诗人对画中“萧疏随意”的笔触的喜爱。这种看似不经意的笔法,实际上蕴含着画家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审美视角,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灵动与和谐之美,让人在欣赏时感到心旷神怡。
尾联“依稀岩洞神仙住,那得闲情问草堂”,通过想象画面中可能存在神仙居住的岩洞,进一步渲染了山水画的神秘与超脱之感。同时,诗人以“那得闲情问草堂”自问,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深沉思考,体现了其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与寄托。
综上所述,《题山水画》不仅是一首对山水画艺术的赞美之作,也是诗人内心世界与自然景观相融合的体现,展现了其对美好事物的敏锐感知和深刻理解。
君臣以道合,言出心莫逆。
膏泽下于民,美化施无极。
中世此道衰,言如水投石。
义士以死争,直谏或有益。
折槛制留今,断鞅事存昔。
当车血污轮,伏蒲涕沾席。
昭然贯日诚,屹尔回天力。
谁将丹青手,图此忠义迹。
传之置坐隅,能使懦夫激。
斯人不复见,壮哉古遗直。
庐陵间世才,妙手归大匠。
文章振古风,独立无与两。
诗篇尤藻丽,句法含万象。
平夷谢雕镌,醇厚如酝酿。
温温廊庙姿,不作穷愁相。
平生蹈难危,利口困谗谤。
终焉自光明,学者共师仰。
每诗必言归,耕钓箕颍上。
但欲风波息,岂是事高尚。
收身及未老,六一聊隐放。
九原如可作,非公复谁向。
纷纷吏事何时已,随扫随生畏首尾。
那知动静不相关,安用杜门并洗耳。
曾侯作轩治丞事,雁鹜成行亦衣紫。
偷閒扫溉哦其间,壁记当须倩韩子。
榜之吏隐名者谁,梁溪拙翁前柱史。
萧然一室自可人,况有明窗兼净几。
隐中涵养得佳趣,致远自应从兄起。
王良伯乐世岂无,騕袅骅骝日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