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吏隐轩》
《题吏隐轩》全文
宋 / 李纲   形式: 古风

纷纷吏事何时已,随扫随生畏首尾。

那知动静不相关,安用杜门并洗耳。

曾侯作轩治丞事,雁鹜成行亦衣紫。

偷閒扫溉哦其间,壁记当须倩韩子。

榜之吏隐名者谁,梁溪拙翁前柱史。

萧然一室自可人,况有明窗兼净几。

隐中涵养得佳趣,致远自应从兄起。

王良伯乐世岂无,騕袅骅骝日千里。

(0)
鉴赏

这首诗《题吏隐轩》由宋代诗人李纲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官场与隐逸生活之间的对比,以及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首句“纷纷吏事何时已”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官场琐碎事务无尽的感慨,暗示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无奈。接着“随扫随生畏首尾”进一步描绘了官场事务的繁复与难以彻底解决的状态,形象地表现了官僚工作中的压力和挑战。

“那知动静不相关,安用杜门并洗耳”两句则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官场的忙碌与内心的宁静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与内心世界相分离的无奈与反思,同时也流露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曾侯作轩治丞事,雁鹜成行亦衣紫”描绘了官场中权力与地位的象征,曾侯修建轩宇治理政务,官员们如同雁鹜般排列整齐,身着紫色官服,体现了官场的等级森严和权力的集中。

“偷閒扫溉哦其间,壁记当须倩韩子”则转而描写了一种理想化的隐居生活场景,诗人想象自己在闲暇之余清扫灌溉,吟诗作赋,墙壁上的记录应当请韩愈这样的文豪来撰写,表达了对文人雅士生活情趣的向往。

“榜之吏隐名者谁,梁溪拙翁前柱史”提到“吏隐轩”的命名,暗示了此轩是为追求官场与隐逸生活平衡的理想之地,而“梁溪拙翁前柱史”则可能是指此轩的主人或前主人,是一位曾经担任过重要官职但又追求隐逸生活的人。

“萧然一室自可人,况有明窗兼净几”描绘了理想的居住环境,一间清静的屋子,明亮的窗户和干净的书桌,营造出一种宁静高雅的生活氛围。

“隐中涵养得佳趣,致远自应从兄起”表达了在隐居生活中,通过自我修养和涵养,能够获得精神上的乐趣和远大的志向,应该从兄弟间互相学习和启发开始。

最后,“王良伯乐世岂无,騕袅骅骝日千里”以伯乐与千里马的典故,比喻世上有识才之人,能够发现并培养像诗人这样才华横溢的文人,使他们的才能得以施展,表达了对人才发掘和培养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官场与隐逸生活的对比,以及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思考,以及对文人雅士生活方式的向往。

作者介绍
李纲

李纲
朝代:宋   字:伯纪   号:梁溪先生   生辰:1083年-1140年2月5日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
猜你喜欢

安节吴公之还朝也情不能已再为诗十章·其二

老去空山里,同心觉渐稀。

江河方滔滔,世故日以非。

脉脉不能语,泪落沾我衣。

(0)

吴安节先生贻诗步韵以谢·其一

茫茫今古道常存,眼底抛除谁是尊。

一座堂皇天样大,无端又向小分门。

(0)

刘冲倩诞次子锡履

多孙若祖忻,双郎忻若父。

有弟忻若兄,异日三无负。

(0)

省躬诗·其一一四

不欺人功浅,功深绝自欺。

自欺宁易绝,还在欺人时。

(0)

省躬诗·其一一三

问路非行路,年年在户庭。

果然行路客,问罢即登程。

(0)

省躬诗·其一一一

古人惜寸阴,寸寸必有事。

古不专诵书,所事果何事。

(0)
诗词分类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诗人
陈子龙 屠隆 吴师道 余靖 赵孟坚 李洞 丁谓 姚广孝 沈一贯 李德裕 翁卷 司空曙 李颀 卢仝 唐时升 高士奇 阮阅 查慎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