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靡复厌厌,新歌昔昔盐。
花外刍尼啼月树,镫前喜子挂春檐。
京雒三千万宝帐,庐江六七十箱帘。
不逢荀奉倩,芳年徒自淹。
靡靡复厌厌,新歌昔昔盐。
花外刍尼啼月树,镫前喜子挂春檐。
京雒三千万宝帐,庐江六七十箱帘。
不逢荀奉倩,芳年徒自淹。
这首诗《妾薄命》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子升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的哀怨与无奈。诗中通过“靡靡复厌厌”开篇,以“靡靡”形容女子的柔弱无力,“厌厌”则暗示了内心的疲惫与消沉,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接着,“新歌昔昔盐”一句,巧妙地将女子的歌声比作昔昔盐,既指出了歌声的甜美,也隐含了其如盐般珍贵而易逝的特点,象征着美好时光的短暂。
“花外刍尼啼月树,镫前喜子挂春檐”两句,运用了自然界的意象来渲染氛围。月夜下,花丛中的鸟儿啼鸣,仿佛在诉说着女子内心的孤独与哀愁;而春日里,灯笼前的喜鹊挂于檐下,却反衬出女子的寂寞与落寞,形成鲜明对比。
“京雒三千万宝帐,庐江六七十箱帘”则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繁华与奢华,与女子的处境形成强烈反差,暗示了她虽身处富贵之地,内心却充满孤寂与悲凉。
最后,“不逢荀奉倩,芳年徒自淹”表达了女子对真挚爱情的渴望,暗喻自己如同未遇知音的荀奉倩(三国时期著名的美男子,以才情出众著称),在芳华流逝中独自承受着无尽的寂寞与痛苦。
整首诗通过对女子情感世界的细腻刻画,展现了其在特定社会背景下所面临的命运困境与内心挣扎,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
天道有循环,培栽而覆倾。
人道有损益,好谦而恶盈。
君子审厥几,处夷乃若惊。
况乎持大宝,骄满毋或生。
人君惟一心,干者万计迎。
纪纲苟稍紊,调剂安可凭。
忧其所可恃,惧其所可矜。
善医善计者,其道良足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