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干将冶铁铁不流,镆邪遇之剪指投。
赫然鍊成双宝剑,遂匿其阳以阴献。
雌雄离隔经几年,一朝飞堕君侯前。
乃知神物不虚授,必待英豪始联偶。
从今永近君侯身,玉头珠口相鲜新。
韬里束来白鹇尾,匣中藏却绿龟鳞。
遭时未息干戈事,且为君侯充武备。
黑犀中断未为奇,白蛇夜斩方称利。
五山精,六金英。
也曾埋没豫章城,时时紫气斗间明。
占者已知吾国兴,君侯佩之可千龄。
君不见干将冶铁铁不流,镆邪遇之剪指投。
赫然鍊成双宝剑,遂匿其阳以阴献。
雌雄离隔经几年,一朝飞堕君侯前。
乃知神物不虚授,必待英豪始联偶。
从今永近君侯身,玉头珠口相鲜新。
韬里束来白鹇尾,匣中藏却绿龟鳞。
遭时未息干戈事,且为君侯充武备。
黑犀中断未为奇,白蛇夜斩方称利。
五山精,六金英。
也曾埋没豫章城,时时紫气斗间明。
占者已知吾国兴,君侯佩之可千龄。
这首《双剑篇》由元末明初诗人戴良所作,通过描绘两把宝剑的传奇故事,展现了对英雄与神物相遇的期待与赞美。
开篇以“君不见”引出,以干将莫邪的传说为背景,巧妙地引入了双剑的神秘与非凡。干将是古代著名的铸剑师,而这两把宝剑则在炼制过程中,因某种原因无法融合,最终分别成为雌雄两剑。它们被隐藏起来,直到遇到真正的英豪才得以重逢。这种等待与相遇,象征着神物与英雄之间的默契与缘分。
接着,诗人描述了双剑的威力与价值:“遭时未息干戈事,且为君侯充武备。”在动荡的时代,这两把剑成为了保卫国家的利器,预示着国家的兴盛与和平的到来。诗人还提到,双剑曾被埋没于豫章城,但紫气常现,暗示着它们的非凡之处和被发现的命运。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双剑的赞美与期望:“占者已知吾国兴,君侯佩之可千龄。”预言了双剑将为国家带来长久的繁荣与和平,希望君主能够佩戴它们,以期国家长治久安。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与象征手法,不仅展现了双剑的神奇与力量,也寄托了诗人对于英雄与时代、国家与和平的美好愿景。
到仙园,松筠翠,牡丹红。乐清欢、几个人同。
且忘世梦,转头万事一场空。
月圆月缺如忧喜,悟爱心慵。
真闲好,得闲趣,通闲妙,觉闲通。运卦爻、识祖明宗。
许君庞氏,了然先到碧霄中。
诸公依此崇真道,蓬岛相逢。
问神仙何处,寻溪路,水声寒。
此福地灵岩,西南天柱,洞府名山。
翠蛟对谁或舞,更岩飞、龙凤骇人看。
见说丹成仙去,当年跨鹤乘鸾。浮生贪胜似棋残。
一著省时难。便采药眠云,吟风对月,醉酒长安。
一任流行坎止,又何须、汩汩利名间。
试与林泉相约,几时容我投闲。
泰山雄胜地,人物出,必豪英。
看衍庆堂中,使君才气,磊落高明。
春风又临初度,正梅花、香满腊嘉平。
唤取茅仙送酒,尊前共祝长生。青云居第筑初成。
燕雀亦欢声。伫梦叶熊罴,祥占弧矢,兰玉春荣。
山城岂能淹滞,佩飞霞、终上紫霄行。
留着兰轩老笔,他年歌颂功名。
我佛生辰四月八,地涌金莲随步发。
天上天下独称尊,微妙真机俱漏泄。
雪山成道度众生,四十九年无剩说。
滔滔苦海架舟航,杳杳昏衢悬日月。
文仲宣义济阳公,曾向灵山蒙起莂。
示现人间长者身,日用机轮活鱍鱍。
一寿二富三康宁,总是前生修种得。
今生福上更增修,果报来生愈超越。
六门昼夜放毫光,万罪红炉飞片雪。
安然端坐白牛车,金锁玄关尽透脱。
殊胜功德利无边,宜尔子孙皆显达。
自知作佛更无疑,何必当来问弥勒。
龟峰末后为全提,铁卵生儿树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