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墙无地可穿窬,犹幸先人有敝庐。
仕版可羞宁毁瓦,儒冠曾误枉收书。
供柴我合同收炭,寄食君当自办蔬。
此理晓然明似镜,何须足下肆耕锄。
宫墙无地可穿窬,犹幸先人有敝庐。
仕版可羞宁毁瓦,儒冠曾误枉收书。
供柴我合同收炭,寄食君当自办蔬。
此理晓然明似镜,何须足下肆耕锄。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华岳的《寄西山》,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个人情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自我安慰的心境。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淡远,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憧憬。
"宫墙无地可穿窬,犹幸先人有敝庐。"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种既无奈又自得的情状。宫墙象征着官场和尘世,而“无地可穿窬”则表达了对现实环境的不满,但“犹幸先人有敝庐”显示出诗人对于前人的智慧和隐居生活的赞美。
"仕版可羞宁毁瓦,儒冠曾误枉收书。" 这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仕途和学术的失望,“仕版”和“儒冠”分别代表着官场和学问,而“可羞”、“曾误”则表达了对这些领域的反思和自责。
"供柴我合同收炭,寄食君当自办蔬。"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期待,“供柴”和“收炭”体现了一种简单而充实的生计,而“寄食”和“自办蔬”则显示了对自然和生活的依赖。
"此理晓然明似镜,何须足下肆耕锄。" 最后两句强调了这种生活哲学的明晰和自然,如同清澈的镜面映照出真实的情感,“何须”表达了一种不需要过多劳作就能获得满足的心态。
整首诗通过对比官场与田园、现实与理想,展现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内心世界的宁静。
轺车六月出炎荒,极目西南驿路长。
孺子亭前方祖别,滕王阁外又他乡。
琴囊书箧非天使,瘴雨蛮烟总夜郎。
剑引丰城牛斗气,杯沾湘泽芷兰香。
五溪疆域通殊服,六诏衣冠接越裳。
时听啼猿过楚峡,不逢回雁自衡阳。
云山在处皆王土,棫朴多年遍鬼方。
周室作人歌寿考,汉家求士待贤良。
文章谁解称司命,留滞余方困太行。
雌伏尔时甘守黑,骏图谬寄得飞黄。
黔中自古称遐俗,徼外于今息启疆。
罗网并收麟凤侣,干戈已易艺文场。
坐看茅茹征王国,兼采葑菲重帝廊。
荐士敢当车马锡,贤书亦欲有辉光。
旧德推荀里,名家有杜陵。
恩曾金马诏,洁是玉壶冰。
孤愤心常切,承颜念每兴。
百年欢易尽,六载意堪矜。
夜永清霜苦,愁长白发增。
岁华甘自老,月旦许同称。
使节风频采,鸿名荐屡登。
潜幽光始发,里颂喜初腾。
和致祥俱集,福先寿作朋。
求忠仍以孝,祖武世相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