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劳生,紫髯霜换,白日驹过。
闭户推愁,缘崖避俗,壁角团蒲坐。
提壶人至,竹根同卧,醉帽尽从欹堕。
梦惊回,满身疏影,露滴月斜云破。
无人自酌,有邀皆去,我笑两翁多可。
忍冻吟诗,典衣沽酒,二子应嗤我。
两忘一笑,调同今古,谁道郢歌无和。
后之人,犹今视昔,有能继么。
五十劳生,紫髯霜换,白日驹过。
闭户推愁,缘崖避俗,壁角团蒲坐。
提壶人至,竹根同卧,醉帽尽从欹堕。
梦惊回,满身疏影,露滴月斜云破。
无人自酌,有邀皆去,我笑两翁多可。
忍冻吟诗,典衣沽酒,二子应嗤我。
两忘一笑,调同今古,谁道郢歌无和。
后之人,犹今视昔,有能继么。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在山林间的生活情景,通过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其超脱世俗、自得其乐的心境。开篇“五十劳生,紫髯霜换”两句表明岁月匆匆,时光易逝,诗人已是白发苍苔之年,但依然选择在自然中寻找宁静。接着“闭户推愁,缘崖避俗”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隐居的生活状态,他将忧愁推开,与世俗保持距离,选择与山崖为伴。
“壁角团蒲坐”一句生动展示了诗人的闲适情态,在墙角处坐着,周围可能是野草丛生的景象。随后的“提壶人至,竹根同卧”则显示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即使是来访之人,也能在竹根下共同休憩。
“醉帽尽从欹堕”一句通过对酒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对饮酒放纵自我的态度,而这种生活方式也体现了他对于世俗束缚的摒弃。梦醒之后,诗人感受到露水滴落在身上,这种自然界的清凉与个人的微醺形成鲜明对比。
“无人自酌,有邀皆去,我笑两翁多可”则表达了诗人面对朋友相邀时的选择,他宁愿独自享受酒饮,也不愿意随波逐流,最后一笑了之。接下来的“忍冻吟诗,典衣沽酒,二子应嗤我”反映出即使在严寒中,诗人依然坚持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艺术追求,而这也获得了他人的赞许。
“两忘一笑,调同今古,谁道郢歌无和”则是对自己隐居生活的肯定,他认为不论过去或现在,真挚的情感与自然的和谐始终如一,不必纠结于世俗的评判。而最后,“后之人,犹今视昔,有能继么”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是否有人能够理解并继承自己这种生活态度的疑问。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景象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与精神自由的向往,以及他超越世俗、自在享乐的生活哲学。
君家诸父多人杰,半是平生亲旧间。
莫话故园空矫首,相从逆旅足开颜。
文元勋业金瓯子,昭德风流玉笋班。
此去腾骧吐虹气,何由来伴老夫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