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焦山赠僧二首·其一》
《焦山赠僧二首·其一》全文
宋 / 释德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白下门连寺,清游入梦中。

骨惊谁齧指,世事谩书空。

梵行芙蕖净,天寒昼火红。

晓窗应破梦,卧听鸟呼风。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焦山僧侣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向往。首句“白下门连寺,清游入梦中”以白下门与寺庙相连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仿佛清幽的游览已融入梦境之中,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生活状态的向往。

接着,“骨惊谁齧指,世事谩书空”两句,通过比喻的手法,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与对超脱尘世的渴望。这里的“骨惊”可能象征着对现实世界的恐惧或不安,“齧指”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形象地表现出内心的惊惧。而“世事谩书空”则直接点明了对世间琐事的无意义感,暗示诗人希望摆脱这些束缚,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梵行芙蕖净,天寒昼火红”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僧侣生活的纯净与美好。这里将“芙蕖”(荷花)比作僧侣的“梵行”,象征着纯洁与清净;“天寒昼火红”则可能是对僧侣在寒冷的白天里点燃灯火,为修行提供光明的场景的描述,既体现了僧侣生活的简朴与专注,也寓意着内心的温暖与光明。

最后,“晓窗应破梦,卧听鸟呼风”两句,以清晨的窗户打破梦境,以及躺在床上倾听鸟鸣与风声,形象地展现了诗人从梦境中醒来,开始面对现实世界,但内心依然保持着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整个画面充满了禅意与诗意,展现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深切向往与追求。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焦山僧侣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纯净、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自然与内心平静的深深眷恋。

作者介绍

释德洪
朝代:宋   生辰:1089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禽虫十二章·其一

燕违戊己鹊避岁,兹事因何羽族知。

疑有凤凰颁鸟历,一时一日不参差。

(0)

杏园花下赠刘郎中

怪君把酒偏惆怅,曾是贞元花下人。

自别花来多少事,东风二十四回春。

(0)

江上吟元八绝句

大江深处月明时,一夜吟君小律诗。

应有水仙潜出听,翻将唱作步虚词。

(0)

发商州

商州馆里停三日,待得妻孥相逐行。

若比李三犹自胜,儿啼妇哭不闻声。

(0)

稍秋晓坐阁遇舟东下扬州既事寄上族父江阳令

虎啸山城晚,猿鸣江树秋。

红林架落照,青峡送归流。

归流赴淮海,征帆下扬州。

族父江阳令,盛业继前修。

文掩崔亭伯,德齐陈太丘。

时哉惜未与,千载且为俦。

忆昔山阳会,长怀东上游。

称觞阮林下,赋雪谢庭幽。

道浓礼自略,气舒文转遒。

高情薄云汉,酣态坐芳洲。

接席复连轸,出入陪华辀。

独善与兼济,语默奉良筹。

岁月欢无已,风雨暗飕飕。

掌宪时持节,为邦邈海头。

子人惠虽树,苍生望且留。

微躬趋直道,神甸忝清猷。

仙台适西步,蛮徼忽南浮。

宇内皆安乐,天涯独远投。

忠信徒坚仗,神明岂默詶。

观生海漫漫,稽命天悠悠。

云昏巴子峡,月远吴王楼。

怀昔明不寐,悲令岁属周。

喟无排云翮,暂得抒离忧。

空洒沾红泪,万里逐行舟。

(0)

偶宿山中忆畅当

深山夜雪晴,坐忆晓山明。

读易罢三卷,弹琴当五更。

薜萝枯有影,嵓壑冻无声。

此夕一相望,君应知我诚。

(0)
诗词分类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诗人
苏易简 毌丘俭 朱高炽 李宗谔 宋璟 刘采春 孙皓 徐绍桢 黄大临 龚用卿 丘丹 吕坤 朱翊钧 蔡寿祺 常衮 李璆 陈琳 徐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