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下门连寺,清游入梦中。
骨惊谁齧指,世事谩书空。
梵行芙蕖净,天寒昼火红。
晓窗应破梦,卧听鸟呼风。
白下门连寺,清游入梦中。
骨惊谁齧指,世事谩书空。
梵行芙蕖净,天寒昼火红。
晓窗应破梦,卧听鸟呼风。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焦山僧侣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向往。首句“白下门连寺,清游入梦中”以白下门与寺庙相连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仿佛清幽的游览已融入梦境之中,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生活状态的向往。
接着,“骨惊谁齧指,世事谩书空”两句,通过比喻的手法,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与对超脱尘世的渴望。这里的“骨惊”可能象征着对现实世界的恐惧或不安,“齧指”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形象地表现出内心的惊惧。而“世事谩书空”则直接点明了对世间琐事的无意义感,暗示诗人希望摆脱这些束缚,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梵行芙蕖净,天寒昼火红”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僧侣生活的纯净与美好。这里将“芙蕖”(荷花)比作僧侣的“梵行”,象征着纯洁与清净;“天寒昼火红”则可能是对僧侣在寒冷的白天里点燃灯火,为修行提供光明的场景的描述,既体现了僧侣生活的简朴与专注,也寓意着内心的温暖与光明。
最后,“晓窗应破梦,卧听鸟呼风”两句,以清晨的窗户打破梦境,以及躺在床上倾听鸟鸣与风声,形象地展现了诗人从梦境中醒来,开始面对现实世界,但内心依然保持着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整个画面充满了禅意与诗意,展现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深切向往与追求。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焦山僧侣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纯净、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自然与内心平静的深深眷恋。
怪君把酒偏惆怅,曾是贞元花下人。
自别花来多少事,东风二十四回春。
商州馆里停三日,待得妻孥相逐行。
若比李三犹自胜,儿啼妇哭不闻声。
虎啸山城晚,猿鸣江树秋。
红林架落照,青峡送归流。
归流赴淮海,征帆下扬州。
族父江阳令,盛业继前修。
文掩崔亭伯,德齐陈太丘。
时哉惜未与,千载且为俦。
忆昔山阳会,长怀东上游。
称觞阮林下,赋雪谢庭幽。
道浓礼自略,气舒文转遒。
高情薄云汉,酣态坐芳洲。
接席复连轸,出入陪华辀。
独善与兼济,语默奉良筹。
岁月欢无已,风雨暗飕飕。
掌宪时持节,为邦邈海头。
子人惠虽树,苍生望且留。
微躬趋直道,神甸忝清猷。
仙台适西步,蛮徼忽南浮。
宇内皆安乐,天涯独远投。
忠信徒坚仗,神明岂默詶。
观生海漫漫,稽命天悠悠。
云昏巴子峡,月远吴王楼。
怀昔明不寐,悲令岁属周。
喟无排云翮,暂得抒离忧。
空洒沾红泪,万里逐行舟。
《稍秋晓坐阁遇舟东下扬州既事寄上族父江阳令》【唐·卢僎】虎啸山城晚,猿鸣江树秋。红林架落照,青峡送归流。归流赴淮海,征帆下扬州。族父江阳令,盛业继前修。文掩崔亭伯,德齐陈太丘。时哉惜未与,千载且为俦。忆昔山阳会,长怀东上游。称觞阮林下,赋雪谢庭幽。道浓礼自略,气舒文转遒。高情薄云汉,酣态坐芳洲。接席复连轸,出入陪华辀。独善与兼济,语默奉良筹。岁月欢无已,风雨暗飕飕。掌宪时持节,为邦邈海头。子人惠虽树,苍生望且留。微躬趋直道,神甸忝清猷。仙台适西步,蛮徼忽南浮。宇内皆安乐,天涯独远投。忠信徒坚仗,神明岂默詶。观生海漫漫,稽命天悠悠。云昏巴子峡,月远吴王楼。怀昔明不寐,悲令岁属周。喟无排云翮,暂得抒离忧。空洒沾红泪,万里逐行舟。
https://shici.929r.com/shici/W1xzI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