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苏武归汉图一首》
《苏武归汉图一首》全文
宋 / 沈辽   形式: 古风

苏武不辱汉廷节,生辞匈奴归北阙。

胡服椎髻李将军,反袂悲号与武别。

阴山茫茫天将雪,北风吹旗旗欲裂。

金瓶酾酒具未设,胡儿解鞍沙上歇。

使者左骖黄金玦,紫骝白颠推奇骨。

山前牧羊原野阔,汉日正斜发未〗发。

从官挥涕不敢谒,掺袪欲究胸中说。

青海厄穷十九年,来时壮强今白发。

同行吏士半物故,韬中节旄尽落脱。

将军鸷忿不可夺,老母已诛族已灭。

心知罪恶上通天,甘死胡尘同断蘖。

功名逆顺虽不类,胡汉死生从此决。

夙昔遗芳在图史,追想山川一骚屑。

巧工寓意在恍惚,墨妙笔精世称绝。

唯有千秋不断情,至今亭亭陇头月。

(0)
鉴赏

此诗《苏武归汉图一首》由宋代诗人沈辽所作,描绘了苏武归汉的历史场景,情感深沉,意境深远。

诗开篇即以“苏武不辱汉廷节”点明主题,赞扬了苏武坚守气节、忠诚于国家的精神。接着通过“生辞匈奴归北阙”、“胡服椎髻李将军”等描绘,展现了苏武离开匈奴、回归汉朝的壮举,以及与李将军分别时的悲痛之情。随后,诗人以“阴山茫茫天将雪”、“北风吹旗旗欲裂”等景象,渲染出离别时的凄凉氛围,同时通过“金瓶酾酒具未设”、“使者左骖黄金玦”等细节,展现了送行的庄重与隆重。

诗中“山前牧羊原野阔,汉日正斜发未发”描绘了苏武归途中的景色,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从官挥涕不敢谒,掺袪欲究胸中说”则通过从官们的反应,进一步强调了苏武归汉事件的震撼力和影响力。

“青海厄穷十九年,来时壮强今白发”、“同行吏士半物故,韬中节旄尽落脱”等句,不仅表现了苏武长期在外的艰辛与孤独,也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生命的脆弱。“将军鸷忿不可夺,老母已诛族已灭”则揭示了苏武归汉背后更为复杂的政治背景和人性的挣扎。

最后,“心知罪恶上通天,甘死胡尘同断蘖”表达了苏武对自身行为的深刻反思和对国家忠诚的坚定信念。“功名逆顺虽不类,胡汉死生从此决”则总结了苏武归汉的意义,预示了胡汉之间生死存亡的决断。“夙昔遗芳在图史,追想山川一骚屑”表达了对历史记忆的尊重和对自然美景的感慨。“巧工寓意在恍惚,墨妙笔精世称绝”赞美了艺术作品的高超技艺。“唯有千秋不断情,至今亭亭陇头月”则以月光永恒不变,象征着苏武精神的长存。

整首诗通过对苏武归汉这一历史事件的深情描绘,展现了忠诚、坚韧、牺牲等高尚品质,同时也反映了历史的沧桑、人性的复杂以及艺术的永恒价值。

作者介绍
沈辽

沈辽
朝代:宋

沈辽(1032—1085),字睿达,宋钱塘(今余杭)人。沈遘的弟弟,《梦溪笔谈》作者沈括的同族兄弟。自幼嗜读《左传》、《汉书》,曾巩、苏轼、黄庭坚常与之唱和,王安石、曾布皆习其笔法。本无意于功名,王安石曾有“风流谢安石,潇洒陶渊明”之称。后由三司使吴充举荐,负责监内藏库。
猜你喜欢

送程给事知越州

晓色光华去玉京,画船新指会稽行。

地严琐闼通班贵,道出吴门过里荣。

亭惹春云兰渚静,波涵秋月鉴湖清。

吏师诗匠高当世,卧镇何妨咏太平。

(0)

句·其二

雀鷇含淳音,竹荫抱静节。

(0)

和陈述古仙居岩老堂诗

床头数卷书,足以乐樵渔。

众谓衣冠传,自同岩谷居。

潜心富仁智,育德审盈虚。

刺史如相访,渊明有旧庐。

(0)

景孙八月十四日惠酒

金瓮兰英见贶时,桂轮犹惜一分亏。

未知望夜谁同赏,先喜醉乡今有期。

飞盖正怀曹子建,登楼何待庾元规。

薄帷长簟忘秋兴,且洗清尘举渌卮。

(0)

题曹山人墅居

桥外浣花溪水通,山人高隐在其中。

一江丝竹喧天沸,争及松篁半日风。

(0)

清思堂偶成

垂老将休俗累轻,旧乡来守越王城。

吾怀自信无污染,何必升堂思始清。

(0)
诗词分类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诗人
莫宣卿 张文姬 安维峻 蒋璨 陈经邦 薛昂夫 繁钦 杜充 曹仁虎 张潮 席豫 陆贽 卢熊 王琚 顾众 司马承祯 许稷 何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