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若山高处,烟霞嶂几重。
冻泉依细石,晴雪落长松。
问法看诗忘,观身向酒慵。
未能割妻子,卜宅近前峰。
兰若山高处,烟霞嶂几重。
冻泉依细石,晴雪落长松。
问法看诗忘,观身向酒慵。
未能割妻子,卜宅近前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描绘了山中禅寺的幽静与自然之美。开篇“兰若山高处,烟霞嶂几重”勾勒出一幅层次分明的山峦图景,其中“兰若山”指的是佛教中的净土,而这里则是实指山名,表达了诗人对高远之地的向往。"烟霞"则增添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接下来的“冻泉依细石,晴雪落长松”更进一步描绘出山中的清冷与静谧。这里的“冻泉”指的是在寒冷中尚能涓涓而出的泉水,而“晴雪落长松”则是对初冬或深冬景象的细腻刻画,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洁净。
诗人通过“问法看诗忘,观身向酒慵”两句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生活态度。在这里,“问法”意指询问佛法或禅理,而“看诗忘”则是说在这种山中环境里,连诗歌都可以置之不理,显现出一种对俗世事务的淡然。"观身向酒慵"则表明诗人已达到了心无挂碍,对酒也不再有过多的贪恋,只是随性而为。
最后两句“未能割妻子,卜宅近前峰”显示了诗人虽然想要彻底超脱世俗,但又不忍心完全放弃家庭的情感。"未能割妻子"表明内心的挣扎,而"卜宅近前峰"则是说最终选择在山中寻找一处居所,既接近自然,也保留了一份对家人的思念。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杜甫深厚的文学功底,更透露出他内心对于世俗与超脱之间矛盾的情感流露。
玉鸾支枕珊瑚几,绿鬓微困娇相倚。
太液东风扶不起,一双芙蓉袅秋水。
粉痕谁写温柔乡,浅蛾对蹙烟峰长。
意中似有赤凤凰,唾花犹溅榴裙香。
合欢绣带飘金缕,含情两两春无语。
冰魂缥缈空千古,月落鸳鸯渡南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