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禁鬼,禁鬼鬼便多,总是人魔非鬼魔。
汝若作人不作鬼,鬼兮鬼兮奈汝何。
莫禁鬼,禁鬼鬼便多,总是人魔非鬼魔。
汝若作人不作鬼,鬼兮鬼兮奈汝何。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萱所作的《莫禁鬼》四章中的第二章。诗中探讨了对鬼神的信仰和禁忌,以及人与鬼之间的关系。
诗人首先提出了一种观点:禁止鬼神的行动反而会促使鬼神数量增多,因为这种行为实际上是在强调鬼神的存在。接着,诗人指出真正的“魔”并非鬼神,而是人类自身。他强调,如果人们能做好人,就不需要担心鬼神的干扰,因为鬼神不会伤害好人。诗人质疑为何要禁止鬼神,认为真正应该禁止的是那些危害他人的行为,这些行为往往是由人类而非鬼神所为。
诗中还提到了一个有趣的情节:在正月二十日这一天,人们普遍使用桃枝插门和桃叶佩戴作为驱鬼仪式,但街上却有一个穿着青衣、手持桃叶的女子唱歌“莫禁鬼”,鬼神听到后大笑,并以歌曲回应,表达了对人类行为的讽刺。最后,西园公将这一场景记录了下来。
整首诗通过对话和讽刺的手法,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以及对人性与鬼神关系的深刻洞察。它不仅反映了明代社会对鬼神信仰的态度,也体现了诗人对于道德与行为的反思。
游莫羡天池鹏,归莫问辽东鹤。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
请君得酒勿少留,为我痛酌王家能远之高楼。
醉捧句吴匣中剑,斫断千秋万古愁。
沧溟朝旭射燕甸,桑枝正搭虚窗面。
昆仑池上碧桃花,舞尽东风千万片。
千万片,落谁家?愿倾海水溢流霞。
寄谢尊前望乡客,底须惆怅惜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