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悲生别离,脩途况玉关。
送君未云去,问君何日还。
身非湘竹枝,泪痕何团团。
含情默无语,岁晏愁节寒。
愁来曷有涯,同心而阔离。
愿为连理树,尚有相背枝。
愿为影与形,依倚两不移。
莫悲生别离,脩途况玉关。
送君未云去,问君何日还。
身非湘竹枝,泪痕何团团。
含情默无语,岁晏愁节寒。
愁来曷有涯,同心而阔离。
愿为连理树,尚有相背枝。
愿为影与形,依倚两不移。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弘历所作的《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中的第三十首,原题为“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三十)江文通淹”。诗中以深沉的情感描绘了离别的哀愁与对未来的期盼。
首句“莫悲生别离”,劝慰对方不要因离别而悲伤,展现出一种豁达的态度。接着“脩途况玉关”一句,点明了离别的地点,暗示着路途遥远,玉门关作为古代边防要塞,更增添了离别的沉重感。
“送君未云去,问君何日还”,表达了送行时的不舍与对归期的期待。接下来,“身非湘竹枝,泪痕何团团”两句,运用湘妃竹的典故,比喻主人公的泪水如同竹枝上的斑点,形象地描绘了离别后的思念与痛苦。
“含情默无语,岁晏愁节寒”则进一步深化了情感,即使不说一句话,内心的情感也难以言表,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愁绪似乎更加浓重,仿佛寒冷的季节一般。
最后,“愁来曷有涯,同心而阔离”强调了愁绪的无尽与内心的孤独。即便心有灵犀,却因距离而分离,增加了情感的深度。“愿为连理树,尚有相背枝”表达了对能够共同成长、相互扶持的愿望,但又无奈于现实的分隔。“愿为影与形,依倚两不移”则是对永恒相伴的渴望,即使形式上有所分离,心灵却永远相连。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离别之痛与对未来的憧憬,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表达能力和艺术造诣。
中原殊未平,避地甘羁束。
著意问樵渔,尚恐惊麋鹿。
出门亦何事,望望清江曲。
雨气晚来寒,惊风乱新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