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塞下曲》
《塞下曲》全文
明 / 李云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边霜遥逐角声吹,马上征夫最早知。

出塞正当寒剧地,望乡惟见雁南时。

汉关秦月年年戍,羌笛胡笳处处悲。

杨叶楼中天万里,玉人何夜梦归期。

(0)
鉴赏

这首《塞下曲》描绘了边塞的壮阔与凄美,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戍边将士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首句“边霜遥逐角声吹”,以霜与角声的结合,营造出边塞特有的冷寂氛围,霜的寒冷与角声的悠长交织在一起,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遥远而荒凉的边疆世界。接着,“马上征夫最早知”一句,点明了戍边战士的身份,他们是最先感受到这份寒冷与孤独的人,也最能深刻体会到边塞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出塞正当寒剧地,望乡惟见雁南时。”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戍边将士远离家乡,身处寒冷之地,只能在雁南飞的季节里,遥望故乡的方向,表达出对家人的深深思念。这种情感的表达,既真实又感人,让人不禁为这些远离故土的勇士们感到心酸。

“汉关秦月年年戍,羌笛胡笳处处悲。”这里运用了历史的背景和民族的元素,将边塞的现实与历史、文化相结合,强调了戍边生活的长期性和艰苦性。汉关秦月,象征着边防的历史悠久;羌笛胡笳,代表了边塞文化的多元与哀愁。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边塞的景象,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最后,“杨叶楼中天万里,玉人何夜梦归期。”这两句将视角转向了更为广阔的天空,杨叶楼中的女子在梦中期盼着远方丈夫的归来。这一场景与前文的边塞生活形成对比,表达了对和平与团聚的渴望,同时也寄托了对戍边将士早日平安归来的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塞下曲》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与戍边将士的英勇与思乡之情,是一首充满悲壮与温情的佳作。

作者介绍

李云龙
朝代:明

李云龙,字烟客。番禺人。少补诸生,负奇气,一时名士多严事之。绌于遇,以赀游国学,卒无成。走塞上,客东莞袁崇焕所。时崇焕总制三边,威名大震,云龙在幕参其谋。既而崇焕死,遂为僧,称二严和尚。明亡,不知所终。著有《雁水堂集》、《啸楼前后集》、《遗稿》、《别稿》行世。清同治《番禺县志》卷四二、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李云龙诗,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所藏民国手抄本《啸楼诗集》为底本,参校以广东省地方文献馆民国铅印本《啸楼集》及清温汝能《粤东诗海》。
猜你喜欢

元夜偕二友看水灯

绿鬓相携御软风,珠尘粉雾月朦胧。

水灯浮过南桥去,却被残冰碍□红。

(0)

渔阳·其二

小丑从渠怨忌多,不知和解欲如何。

万几尽有关心处,却办城东热洛河。

(0)

山中逢武当冯尹景仲入京以诗送之

卓午山头树影高,岂期多幸此相遭。

久嗟寒雁迷书问,共讶秋霜点鬓毛。

张绪犹如少年柳,刘郎重看旧时桃。

故人侍直金銮密,应向明时诵拔茅。

(0)

苏伯脩脩撰分院滦阳众仲君实有诗送行读之洒然动人清兴走笔拟之

桑乾居庸南北京,崤山涧水相送迎。

羡君于兹三扈从,怜我不得一经行。

到时文酒度长昼,去日车马奔新晴。

鳌峰清语应见念,使仆鄙吝心中萌。

(0)

江上夜泊遇京使回却寄都下诸公

风气凉凉水气清,白榆如玉绛津明。

横江渡口晚潮退,采石矶头凉月生。

远道迢迢蝴蝶梦,旧涯历历凤皇城。

群公奋翮青云上,应笑扁舟万里行。

(0)

均州顺流之光化县舟中作

岸阔渐无山,波平顿少滩。

鱼来晨艇集,谷熟夜庐看。

野处民生遂,江行旅思欢。

仍闻囹圄静,尤觉老怀宽。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陈康伯 裴休 秦湛 凌濛初 薛综 黄损 李晔 鲍楠 孙不二 宋子侯 乐婉 法照 高允 涂瑞 张齐贤 髡残 王镕 金人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