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名为《和牛相公题姑苏所寄太湖石兼寄李苏州》。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借助太湖石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美好事物的赞赏。
“震泽生奇石,沈潜得地灵。” 开篇即以壮丽的笔触描绘太湖石的雄伟与神秘,震泽指的是水中的涛声,奇石指的是太湖中产的美丽石头。沉潜则是形容石头在水下蕴含着地灵之气。
“初辞水府出,犹带龙宫腥。” 石头从水府(即水下的宫殿)出来,还带有龙宫的馨香。这两句强调了太湖石的非凡来历,它不仅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更带有一种超自然的美。
“发自江湖国,来荣卿相庭。” 江湖之国,即指太湖一带,这里的人和物都以这块奇石为荣,象征着作者对故乡和朋友的深情。
接下来的几句:“从风夏云势,上汉古查形。拂拭鱼鳞见,铿锵玉韵聆。” 描述了太湖石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的多变姿态,以及它与自然界其他元素的和谐共生。这里的“上汉”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汉朝,这里作者通过对比古今,表达了自己对这块石头不仅外形奇特,而且文化内涵丰富的赞赏。
“烟波含宿润,苔藓助新青。” 描述了太湖石在烟水弥漫的环境中,与苔藓一起呈现出新的生机,这些意象增添了诗歌的画面感和生命力。
“嵌穴胡雏貌,纤铓虫篆铭。” 这两句通过对比太湖石与其他自然物的形态,强调了它的独特性。嵌穴可能指的是石头上天然形成的洞穴,而胡雏、纤铓、虫篆铭则是用来形容这些洞穴中的奇妙景象。
“孱颜傲林薄,飞动向雷霆。” 这两句描绘了太湖石在自然风光中的气势,它的颜色和外观与其他林木相比显得独树一帜,即使是在雷声震天的激烈环境中,也能保持其独特的姿态。
“烦热近还散,馀酲见便醒。” 这里可能是用太湖石来比喻人在忙碌和繁华之后需要回归到自然和宁静状态。馀酲即是指酒醒后的清醒,这里的意象则是在繁忙之后找回内心的平静。
“凡禽不敢息,浮壒莫能停。” 这两句通过描绘鸟儿不敢在石上歇息、水波也不停止的动态,来形容太湖石的生机与活力。
“静称垂松盖,鲜宜映鹤翎。” 这里作者可能是在赞美太湖石所处环境的宁静优雅,以及它与周围景物(如垂下的松枝、飞翔的鹤)和谐共存的美好状态。
“忘忧常目击,素尚与心冥。” 忘记忧愁是因为太湖石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它让人心灵得到了净化,与自然界融为一体。
“眇小欺湘燕,团圆笑落星。” 这两句通过对比太湖石与其他天然物的形态和美感,进一步强调了它的独特魅力。这里的意象是细腻而不失豪迈,充满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徒然想融结,安可测年龄。” 这里作者可能是在表达自己对于太湖石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难以估量,它就像是一个无尽的话题,让人不断地去探索和思考。
接下来的几句:“采取询乡耋,搜求按旧经。垂钩入空隙,隔浪动晶荧。” 描述了作者对于太湖石的深入研究和探寻,以及这种探寻带给他的艺术灵感和审美体验。
“有获人争贺,欢谣众共听。” 这两句表达了人们对于太湖石所取得的成就和发现的共同喜悦和赞赏,这里的欢乐和歌唱是对自然之美的庆祝。
“一州惊阅宝,千里远扬舲。” 这里作者可能是在用夸张的语调来形容太湖石的影响力,它如同一个珍贵的宝物,即使在遥远的地方也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和探索。
“睹物洛阳陌,怀人吴御亭。” 最后两句则是作者借助太湖石来表达自己对故乡(洛阳)和朋友(吴御亭)的思念。这里的意象是通过物件来唤起记忆,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深情。
整首诗通过对太湖石的详尽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热爱,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友人和故乡的深切思念。这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融合了作者的情感、思想和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