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向桃源烂漫游,也同渔父泛仙舟。
皆言洞里千株好,未胜庭前一树幽。
带露似垂湘女泪,无言如伴息妫愁。
五陵公子饶春恨,莫引香风上酒楼。
曾向桃源烂漫游,也同渔父泛仙舟。
皆言洞里千株好,未胜庭前一树幽。
带露似垂湘女泪,无言如伴息妫愁。
五陵公子饶春恨,莫引香风上酒楼。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雅致的园林景象,诗人通过对比庭前的桃树与远方桃源之美,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满足。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诗人的个性和对自然美好的领悟。
首句“曾向桃源烂漫游”表明诗人曾经去过桃源,那里花开满径,是一个理想中的美好之地。接着“也同渔父泛仙舟”则是说诗人仿佛与渔父一起乘舟,体验一种超脱尘世的仙境之旅。
第三句“我言洞里千株好,未胜庭前一树幽”中,“我言”表明这是诗人的个人感受。尽管桃源或其他地方可能有成千上万的美丽景色,但与自己庭前的那一棵幽静的桃树相比,这些都逊色了。这强调了个体的选择和对生活环境的独特感受。
“带露似垂湘女泪,无言如伴息妫愁”两句,通过形象地将桃花上的露珠比喻为古代美女湘女的眼泪,以及无声之中蕴含的情愫与古代才女息妫相提并论,增添了诗歌的抒情色彩。这种情感表达既细腻又深沉,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心观察和深刻理解。
最后,“五陵公子饶春恨,莫引香风上酒楼”则是说即使是那些才华横溢、富有情感的公子哥哥们,在面对春天的美好时也难免会产生些许遗憾和不甘。诗人提醒他们不要被这种美好的景色所诱惑,而是一饮而尽那份春日的情愫,因为时间不会倒流,美好易逝。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远近之美,以及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情感投入,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生活环境选择的坚持和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