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澄海楼的壮丽景象与深邃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诗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构建了一幅宏大的画面。
开篇“康回昔凭怒,使地东南倾”,以古代神话中的康回形象,表达了大地倾斜的壮观景象,引人入胜。接着“太始本无始,常盈是不盈”两句,揭示了宇宙的永恒与不变,体现了道家哲学的思想。
“双丸出其里,元气鼓为营”描绘了天地间元气充盈、生机勃勃的景象,“岛屿藐拳石,轩楼敞绣甍”则展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岛屿与高楼相互映衬,美不胜收。
“巃□疑贝阙,彷佛见瑶京”通过奇特的想象,将岛屿比作珍珠宫殿,瑶京象征仙境,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鞭石桥终断,嘘烟市乍更”则描绘了自然界的神奇变化,桥梁断绝,市集瞬间更替,充满了神秘色彩。
“星槎何处转,鳌柱若为擎”将星辰与巨鳌融入画面,展现了宇宙的辽阔与宏伟。接下来的“邈矣端倪豁,雄哉气象峥”则赞美了澄海楼的雄伟气势,以及它所代表的开阔视野和深远思考。
“禹功思四载,秦业剩孤城”引用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古人智慧与功绩的敬仰,同时也暗示了澄海楼作为历史见证者的角色。“万壑朝宗此,纤珠茹纳并”描绘了众多山谷汇聚于此,包容万象的景象,体现了澄海楼的宏大格局。
“由来无寸土,亘古只空明”强调了澄海楼所在之地的空灵与纯净,与外界形成鲜明对比。“直上到天险,横陈据地掁”进一步描绘了澄海楼的高度与稳固,仿佛能够直抵天际,稳如磐石。
“目迷光皛浩,耳骇声砰轰”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感受,展现了澄海楼周围环境的壮丽与震撼。“精卫填难尽,长虹驾可成”借用精卫填海与彩虹架桥的传说,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对美好愿景的追求。
“三壶远萦带,重岙销飞鲸”描绘了远处的岛屿与海洋景象,充满了浪漫与幻想。“赋羡木华博,吟推玉局英”表达了对文学艺术的赞美与推崇,以及对才华横溢之人的敬佩。
“平铺历劫雪,喜遇初冬晴”描绘了季节变换下的自然景观,以及诗人内心的喜悦。“望叹曾闻若,来游谁逐蜻”表达了对过往经历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期待。“内光含煜煜,阴火凉荧荧”通过光与火的意象,展现了内在精神的光辉与外在世界的温暖。
“绝域随风达,方诸应月呈”描绘了自然现象的奇妙与和谐,以及对宇宙规律的探索。“坎重不失信,天一乃居贞”引用易经中的概念,表达了对道德与自然法则的尊重。“比乐韶观止,如山圣景行”赞美了澄海楼作为圣地的庄严与神圣。
“空传香象踏,谬执窄蠡评”表达了对传统观念的反思与超越,以及对新思想的接纳。“有以谦能受,虚将白自生”强调了谦逊与自我反省的重要性。“苞乾恢度量,吐日焕晶莹”描绘了澄海楼所蕴含的广阔胸怀与光明照耀的力量。
“永奠寰区宴,仙乡底问程”表达了对澄海楼作为永恒和平与仙境象征的期待与向往,以及对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澄海楼的壮丽景色,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哲学思考,是对自然之美、宇宙之谜以及人类精神追求的深刻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