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麦凋零。见露寝春驹,废苑秋萤。
帝子如降,遗恨维屏。行遁事等空冥。
叹孙谋诒燕,哭高庙、冷骨无灵。
效渊明,咏刑天干戚,耕父清泠。
留都几经劫火,想卜兆当年,揆日占星。
烬灭洪杨,歌翻烧饼,兴复又起盈庭。
谱桃花宫扇,馀民恨、曲罢峰青。梦都醒。
对六朝山色,愁眼双荧。
黍麦凋零。见露寝春驹,废苑秋萤。
帝子如降,遗恨维屏。行遁事等空冥。
叹孙谋诒燕,哭高庙、冷骨无灵。
效渊明,咏刑天干戚,耕父清泠。
留都几经劫火,想卜兆当年,揆日占星。
烬灭洪杨,歌翻烧饼,兴复又起盈庭。
谱桃花宫扇,馀民恨、曲罢峰青。梦都醒。
对六朝山色,愁眼双荧。
这首词以"春从天上来"为题,表达了作者周岸登对明朝故宫遗迹的感慨。开篇"黍麦凋零"描绘了荒凉景象,暗示历史的沧桑。"帝子如降,遗恨维屏"暗指昔日皇族的遗憾和故宫的衰败,如同屏风上的旧迹。
"行遁事等空冥"进一步表达了对历史消逝的无奈,与孙权的智谋和高庙的冷寂形成对比,借典故抒发哀思。"效渊明,咏刑天干戚,耕父清泠"则借陶渊明的隐逸精神,寄托自己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接下来,词人将视线投向历史的动荡,提及洪杨之乱,以及复辟的短暂繁荣,"烬灭洪杨,歌翻烧饼,兴复又起盈庭",这些细节反映出时代的变迁和人民的悲欢离合。
"谱桃花宫扇,余民恨、曲罢峰青"描绘了宫廷文化的消亡和民间的哀怨,"梦都醒"象征着历史梦境的破灭,而"六朝山色,愁眼双荧"则是对南京古城景色的感慨,流露出深深的忧愁和历史的沧桑感。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明朝故宫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现了作者对历史兴衰、王朝更迭的深沉思考,以及个人在其中的哀愁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