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喜雨》
《喜雨》全文
明 / 释函是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九旬淋雨少,一夜足三秋。

凿石引千尺,迢遥下林丘。

接竹竟至炊,聊以息担头。

汤茗既以丰,亦复滋田畴。

山客愿易足,稻蔬无多求。

翛然天地内,一饱忘百忧。

山色可饫目,耳醉泉风飕。

信手随乌藤,濯足沧江流。

百骸各自娱,岂更羡王侯。

王侯学我易,难逢林下休。

举眼渔樵人,将无为我俦。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雨水的喜爱和感激之情,以及在自然中的宁静与满足感。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水带来的变化与生机,以及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首句“九旬淋雨少,一夜足三秋”,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长时间的干旱之后,一场短暂的雨水便足以带来秋天的凉爽与丰收的希望。接着,“凿石引千尺,迢遥下林丘”描绘了人们为了获取水源,不畏艰难地开凿深井,引水至远方丘陵的情景,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的斗争与合作。

“接竹竟至炊,聊以息担头”描述了人们利用竹子搭建简易的炊具,暂时休息的场景,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坚韧。接下来,“汤茗既以丰,亦复滋田畴”则展示了雨水不仅滋润了大地,也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丰收的喜悦。

“山客愿易足,稻蔬无多求”表达了山间隐士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他们并不追求过多的物质财富,而是满足于自然给予的一切。“翛然天地内,一饱忘百忧”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即使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也能一笑置之。

“山色可饫目,耳醉泉风飕”描绘了山间的美景与清新的空气,让人心旷神怡,仿佛所有的烦恼都随着泉水的流动而消散。“信手随乌藤,濯足沧江流”则展现了诗人随性自在的生活态度,他与自然融为一体,享受着每一刻的宁静与自由。

最后,“百骸各自娱,岂更羡王侯”表达了诗人对物质欲望的淡泊,他认为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内心的满足和平静,而非外在的权势与财富。“王侯学我易,难逢林下休”则讽刺了那些追求名利的权贵,他们难以找到像诗人这样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安宁。

整首诗通过对雨水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了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精神境界。

作者介绍

释函是
朝代:明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偈颂一百六十首·其一二二

香严透语渗漏,被语言缚杀。

石霜透情渗漏,被情识使杀。

曹山透见渗漏,被用闻觉知惑杀。

(0)

颂古一百二十一首·其三十九

凿坏十方常住地,三钱使尽露尸骸。

罗山古佛虽灵验,未免将身一处埋。

(0)

颂古一百二十一首·其五十六

全死中全活,全活中全死。

一个讶郎当,一个福建子。

(0)

布袋和尚赞二首·其二

肩担一条吉撩棒,棒头挂双破木履。

尽力撮却布袋口,不知里许有甚底。

落落魄魄闹市行,藞藞苴苴没羞耻。

龙华会上若逢渠,定与椎落当门齿。

(0)

颂古三首·其二

是见受时眼著屑,见如不受事犹乖。

贼身已露徒回首,鬼面神头一处埋。

(0)

句·其十

去路正黄叶,别君堪白头。

(0)
诗词分类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诗人
李吉甫 金地藏 文秀 魏良臣 柳开 李充 章良能 李亨 陈璚 曹振镛 刘珍 孙楚 段玉裁 周葵 任翻 董恂 刘晏 程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