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立孤峰一点烟。高台当落日、草芊绵。
平原碑坏不知年。翻前志,于蔿事犹传。
景物暮萧然。飞鸿云外堕,啄空田。
戍笳羌笛总惊眠。携风袖,谁更拂清弦。
秀立孤峰一点烟。高台当落日、草芊绵。
平原碑坏不知年。翻前志,于蔿事犹传。
景物暮萧然。飞鸿云外堕,啄空田。
戍笳羌笛总惊眠。携风袖,谁更拂清弦。
这首《小重山》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悲凉的晚景图。诗人以“秀立孤峰一点烟”开篇,巧妙地运用了“孤”字,营造出一种孤独与寂寞的氛围,同时“烟”字则暗示了远处的炊烟,给人以温暖与希望的联想。接着,“高台当落日、草芊绵”,夕阳西下,高台上草木茂盛,画面富有层次感,展现出大自然的生机与宁静。
“平原碑坏不知年。翻前志,于蔿事犹传。”这句诗将视线从自然景观转向历史遗迹,通过“碑坏”和“于蔿事犹传”的对比,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过往辉煌的怀念。历史的痕迹虽已模糊,但其中的故事依然在人们心中流传。
“景物暮萧然。飞鸿云外堕,啄空田。”黄昏时刻,景色变得萧瑟,大雁在云层之外低飞,偶尔落在空旷的田野上觅食,这一场景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也暗含着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思考。
“戍笳羌笛总惊眠。携风袖,谁更拂清弦。”最后两句描绘了边塞的景象,戍守的士兵吹奏着笳笛,声音穿透寂静的夜空,惊扰了夜间的宁静。在这荒凉之地,只有风袖轻轻拂过,似乎在弹奏一曲清幽的乐章,却无人倾听。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与孤独,同时也流露出对和平与安宁的向往。
综上所述,《小重山》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构建了一个既有自然美景又蕴含深刻人文关怀的世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人生等多重主题的思考与感悟。
皎月自东升,光照千山昼。
长桥蹑飞空,倒影泻奔溜。
寒潭净泥沙,岩崩石骨瘦。
波痕浸虚白,表里尽通透。
幽人一散步,惜此光明候。
万籁浩无声,木末严风逗。
数舟依浅濑,明灭镫如豆。
欲去闻清讴,余响入遥岫。
春来未识如新交,人日出访郊西郊。
罗浮缟衣忽到眼,一笑媚妩开林梢。
初寻篱角露冷艳,断桥野水轻冰胶。
参差绕屋三十树,疏影破空横冻蛟。
海旁蜃市金碧气,徒眩俗目纷喧呶。
樊山寄庐独娟好,园亭到处含红苞。
坐看香雪喷成海,直拥仙云围作巢。
偶从人外憩清绝,得此佳趣知天教。
陈遵爱客续嘉会,乘兴招赏罗杯肴。
欲将画意写萧澹,未尽诗妙空推敲。
关山莫忆断魂日,且向天涯随结茅。
倾觞痛饮荡尘抱,不尔正被梅花嘲。